文明快讯
公共图书馆在文明乡风建设中精准服务路径探讨
2024-11-27 来源: 河山新闻客户端A+
“2024年度张家口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
编者按: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之一,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进一步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当前,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有其深刻的价值逻辑与内涵意蕴,只有在全面把握它们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公共图书馆在文明乡风建设中精准服务路径探讨
——以张家口市图书馆移风易俗宣传引导为例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基本功能、基本理念等内容和我国乡村振兴(尤其是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要求、任务等存在高度的内在契合,因而能够多维度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农村文化现状有待全面提升
农村文化反映了农民文化素质、价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深层心理结构,它既是我国农村社会基础的精神导向,也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保障。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显著提高。但由于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还存在着部分文化建设困境,亟待解决。
当前,由于有的定位不明确,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存在闲置的情况,且活动形式缺乏创新,导致部分农村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挑战,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状。
由于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态复杂、农民文化需求多样、政策执行力度有限,使得农村公共文化面临着部分服务体系缺失等问题。
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有效举措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支持社会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不仅承担着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的历史使命,也承担着改变城乡之间文化资源的不平衡发展状况、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的重要责任。
增加文献储备和情报收集助推乡村振兴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完善和发展,依赖于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与乡村振兴研究具体案例,培养锻造出一支过硬的乡村振兴研究队伍;适时成立公共图书馆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智库工作室等机构,及时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相关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政策咨询服务;完善公共图书馆资源,注重挖掘和保存当地的信息、文献,为有关研究提供必要的文献传递、文献咨询服务。
守护和传承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根脉。要增强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效性,各地以“文化标准化”建设为引领,全面盘活、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投入结构,筑牢农村文化阵地,创新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实践。要传承发展提升优秀农耕文化,培养高素质的推广主力军。深入发掘乡村中具有价值的古村落、古宗祠、古城垣等实体文化资源,打造农耕历史博物馆、创设农耕文化示范区域及文化园林。完善相关法规,优化管理规则与流程,提高对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
开展移风易俗有效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移风易俗是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当前部分乡村还存在高额彩礼、互相攀比、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需要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传承勤劳节俭美德。
张家口市图书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教育职能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地进行农村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活动,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方面,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阵地作用。通过整合优质馆藏文献资源,精心挑选乡村文化建设的主题图书,深入到经开区沙岭子镇、沙岭子二里半村、老鸦庄镇,涿鹿县河东镇和桥西区腰站堡村作为常驻服务点,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进基层阅读推广活动。通过送书下乡、送先进知识下乡等形式弥补农村居民阅读短板,以阅读的力量号召村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改变旧有不良习俗,积极推进公共文化优质资源直达基层的服务效能。
加强多种形式的农村精神文明公益宣传。开展“树立农村新风尚”主题宣讲活动,利用流动图书车驶入村庄为农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宣传资料及主题图书推荐,打造移风易俗宣传推广的移动服务阵地;开展服务品牌“翰墨飘香·光影随行”乡村主题观影活动周,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正面宣传教育;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深入开展群众性传统文化活动,引导村民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平台优势,在微信公众平台以漫画、海报、小知识问答等形式进行宣传。通过不断地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工作逐渐做深做实,形式更加多样化。
加大同县区图书馆联合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力度,市县馆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建立起移风易俗联合宣传模式,开创周周有宣传引导、月月有主题阅读的常态服务模式。推动建设乡村阅读辅导基地,为基层农村群众提供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环境。移风易俗专项宣传活动自5月份正式开展以来,市、县公共图书馆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进基层阅读活动及主题宣传72场,半年时间共惠及农村居民3272人,积极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文明新风的建立。
看公共图书馆精准服务路径
推进公共文化优质资源直达基层群众。通过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的阅读网络,补齐基层优质文化供给不足的短板,有效推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把优质的公共阅读资源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坚持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废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乡风,要以乡村文化的联结,将村民对家乡的热爱和乡村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倡导大家从节约资源、践行礼仪、尊老爱幼等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移风易俗。
不断提升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力求将“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化,通过乡村阅读培育、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文化惠民行动发展乡村文化,破除陈规陋习,培育建立邻里文化、家庭文化。
毋庸置疑,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作,治理陈规陋习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通过科学有效的做法,绵绵用力,成风化俗,坚持下去,一定能见到好的效果,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河山新闻记者 郝莹玉 通讯员 姜颖 孙燕斌)
责任编辑:冯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