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
我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发布
2023-03-01 来源: 张家口新闻网A+
近日,《张家口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对我市建设“无废城市”,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服务经济社会高质发展做出部署和指导。《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年度任务,设定了58项指标,确定了59个工程项目,全面推进固体废物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我市高质量建成“首都两区”、打造“河北一翼”的重要支撑,实现“生态立市、生态强市”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美丽河北场景张家口篇章的有效手段。
建设“无废城市”,正成为我们这座冬奥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新命题。
固体废物怎样实现源头减量“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无废城市”怎么建?《方案》重点从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这五大类固体废物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到2025年,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无废城市”相关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市场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各类指标全面达成,“无废文化”培育工作初步完成,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到2030年,“无废城市”相关制度体系、市场体系、技术体系、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循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推行绿色生产。以钢铁产业为重点引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60%。推进生活源固废分类。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100%。到2025年,强制分类区域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源头减量基础上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通过堆山造景、建设公园和湿地等方式,实现建筑垃圾堆砌地的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推广优先使用经处理后的建筑垃圾等措施,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发展绿色农牧业。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推动城乡环卫制度并轨,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严格危险废物源头管控。全面落实涉危险废物企业法人主体责任承诺制,严禁委托无资质第三方转运处置。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收集、处置、倾倒违法犯罪行为。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集体系建设,实现医疗废物收集100%全覆盖,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
张家口如何成为“优等生”建设“无废城市”,张家口如何成为“优等生”?围绕建设“首都两区”、打造“河北一翼”,立足实现“生态立市、生态强市”目标实际,《方案》提出了四项张家口特色任务。发展“后奥运”文旅产业,打造“无废城市”宣传高地。做好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大力宣传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理念,提升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认知度,把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的路子走实走宽。构建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40%以上。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实行矿山有序退出,到2025年底,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开展尾矿综合整治,提升尾矿综合利用水平。到2025年,力争实现新产尾矿的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100%。开展区域协同发展,融入京津冀“无废城市”集群。高标准建设“首都两区”,推动京张同城化发展,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主动参与探索培育京津冀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
怎样让绿色生活方式走近我们身边从身边做起,“无废城市”建设如何推进?《方案》提出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从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方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广“光盘行动”;引导酒店、餐饮等场所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规范回收利用;开展绿色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快递包装材料源头减量,减少电商快件过度包装、二次包装,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逐年提高,基本实现绿色转型。加强生活领域固体废物管理。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建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合理布局建设废旧物资“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两网融合”;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快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逐步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着力解决堆肥、沼液、沼渣等产品应用“梗阻”问题。打造“无废”细胞工程。创建“无废小区”,鼓励建设规范“二手市场”,推动二手商品交易流通,方便居民交换闲置废旧物品。创建“无废乡村”,将“无废”理念纳入村规民约,探索建立适合农村固体废物管理的长效机制。创建“无废景区”,旅游景区做好生态化开发,倡导游客文明旅游。创建“无废校园”,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课程纳入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吸引家庭、社区以及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创建“节约型机关”,规范行政机关垃圾分类投放,推行无纸化办公,大幅减少废纸、一次性办公用品产生。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综合选用建设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旅游景区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探索从“工矿废弃地”到“园林景观”“文化旅游”等多方向生态修复。
责任编辑:孙继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