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擦亮生态底色 书写绿色画卷——崇礼区以高质量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4-04-17    来源: 张家口日报A+

  本报记者 吴建巍 通讯员 武俊婷 郑雅娴

  4月初的翠云山,山顶春雪未消,山脚绿意初泛。

  因坐拥4万多亩天然白桦林和近2万亩人工栽植的落叶松、云杉等,翠云山森林公园成为一处“夏避暑、冬滑雪、春秋赏花观景”的四季旅游胜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间,崇礼区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的48.37%增长到2024年的71.53%,P M2.5浓度近年来稳定在12μ g/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持续领跑……在坚决走好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崇礼的绿水青山正成为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明艳风景和巨大优势。

  “我们抢抓冬奥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机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是崇礼未来发展生命线’的理念,以每年再造一个翠云山的速度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崇礼区森林和草原局副局长康秀亮介绍说,“近年来崇礼区全力推动全域生态治理,系统性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修复,进入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成效最好的时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显著改善。

  71.53%的森林覆盖率,让森林走进了城市,为崇礼发展厚植了绿色发展底蕴。崇礼区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中国天然氧吧、全国首批碳汇城市、2023年避暑旅游优选地、全国康养百强县区等荣誉。

  高水平生态建设中,守净土和造青山同样重要。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崇礼区通过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与防治规划等措施,集中打好攻坚战。

  据市生态环境局崇礼区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国家下达崇礼区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水质为V类,目前为I V类,水质优于国家考核标准。他说:“我们紧跟建设数字生态文明的步伐,目前正在积极谋划建设生态环境一体化管理平台,不断促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转移等跨区域联防联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得益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崇礼区生态旅游渐入佳境。2023年11月8日至2024年3月30日崇礼累计接待游客441.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43亿元人民币。该区借势发展体文旅产业,每年举办越野跑、山地自行车等专业户外体育赛事,以及冬奥研学、亲子运动会、山地音乐节等群众文体活动不少于一百项,做到了场馆不闲置、赛事不断档、活动有新意。

  做好绿色生态文章,放大高质量发展绿色优势。当前,崇礼正在积极提高碳汇变现能力,致力于打造华北北部地区最大的碳汇交易平台,并以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为契机,积极探索丛林探险、森林康养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责任编辑:冯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