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沽源县节水基地里的“新质生产力”

2024-04-26    来源: 河山新闻客户端A+

  节水里的“新质生产力”

  坝上春迟。

  已是4月下旬,沽源的田间仍是草木枯黄景象。但春寒并没有挡住农人忙碌的脚步,走进大红石砬产业园区节水育苗基地大棚内,绿意瞬间扑面而来,一盘盘新育蔬菜苗已有一指高,嫩嫩地探出头来,在温暖湿润的环境里喜悦生长。

  武殿森 摄

  “该浇水了。”大棚管理员看了下棚壁上的显示器,红色的数字显示着棚内温湿度。“浇水?”记者观察了下,却不见棚内地上有任何常见的喷灌设施。疑惑间,只见管理员拉动开关,大棚尽头传来机器启动的声音。大棚顶端一排喷淋头随着机器缓缓前移,清水化成细腻的水雾从天而降,犹如一场甘霖。一遍喷灌完成后,土地上没有任何泥泞,每一株菜苗上却都落满了晶莹的水珠。“这叫自走式喷灌车,没想到咱们农民现在种地也脚不沾泥了吧!”看到记者满脸惊讶,大红石砬村支部书记刘伟微微一笑,神情间满是骄傲。

  沽源县被誉为三河源头、京津水塔。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水浇地大面积开发、地下水位下降,更加集约高效利用水资源被提上日程。沽源县一方面实施生态工程,压减水浇地、开展小流域治理,另一方面将目光转向节水农业发展。近几年,除了推广应用以往的喷灌、滴灌技术,该县还瞄准建立省内一流节水技术示范基地。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沽源县在小河子乡建起大红石砬产业园区节水育苗基地。

  武殿森 摄

  “这机器在节水方面可了不得。”刘伟为记者算起了节水账,“以前用滴灌方式,由于掌握不准植物需水量,种植4亩地一茬蔬菜,用水75立方米。现在采用自走式喷灌,完全按照植物的需水量定量浇水、施肥,用水只需25立方米,每亩每季节省水100吨左右。”刘伟介绍,除了采用自走式喷管车节水,在育苗技术上,今年基地也探索出一部“节水经”,通过各环节上发力,在节水上再上台阶、争一流。“我们基地一共有育苗联栋大棚近两万平方米,育苗暖棚4200平方米,主要培育生菜、橄榄、西蓝花、散叶生菜幼苗。现在采用业内公认的节水型农业表率——苗盘节水种植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土地灌溉水分、养分的流失;建立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加快机械化、自动化操作,节省人力、工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有了示范带动作用,小河子乡和周边农户开始种上了膜下滴灌节水蔬菜,每年每亩地下水用量从80立方米减少到60立方米。“在小河子乡,蔬菜种植在百姓收入占据‘当家菜’位置,既要保护水资源,也要保住产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走科技节水、科学用水的路子,走‘农业收入+打工收入’多元增收的路。”刘伟告诉记者,今年在“争一流、当冠军”活动,大红石砬村计划除发展节水蔬菜外,通过与园区合作,为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约300个,力争实现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进一步村提高村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河山新闻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梁志刚 赵晨阳)

责任编辑:冯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