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全国首栋!下花园区有个3D打印民居

2025-06-18    来源: 河山新闻客户端A+

  “妈妈、妈妈,你快来看,这个房子像是用奶油挤出来的,好神奇啊!”

  5月初夏,来自天津的徐女士一家到下花园区定方水乡武家庄村踏青。刚一进村,7岁的儿子便被村道旁一栋造型独特的房子吸引了注意力。

  房子墙体为灰色、屋顶呈圆拱形,从地面到房顶,全部都是由灰色的水泥,像挤奶油般层层叠叠堆砌而成。与周围红砖尖顶的传统民宅相比,显得格外醒目。细一打听,才知道房子“来头不小”,是由清华大学建筑系徐卫国教授团队设计、我国首栋由“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技术建造的民居。

  徐卫国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2003年第一次接触3D打印建筑技术后便一直不断研究实验,致力于运用该技术打印出造福百姓的实用品。2021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将目光锁定在武家庄村,准备在村里找一户村民率先建造一个3D打印的“样板间”,然后慢慢推广。经过在全村范围内的走访选址,最终选定了位于村道旁的农户赵秀娟家。赵秀娟家原本有四间土坯房,正打算拆掉重新改造一下,双方一拍即合。

  结合当地气候,徐卫国团队借鉴了窑洞的特点,充分发挥3D打印的优势,采用外墙与结构墙一体化印刷,装饰编织纹理。墙内装饰表面与墙之间,填充泡沫保温材料,大大降低了房屋的温度损失,形成“结构—装饰—保温一体化墙体”,让房屋变得冬暖夏凉。经过三台机器的加班加点,最终历经160个小时,建成了一间“三大、两小、五开间”的106平方米民居,计算后造价仅20多万。

  “山村里有了个3D民居!”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很快,赵秀娟家的“3D房”就成了网红打卡地,村里的村民也跟着吃上了一波“红利”。

  “娟子,村里的小米下来没?我想要上几斤。”“大姐,家里想买点儿地道的柴鸡蛋,您能给寻上点儿不?”……打卡中,很多游客与赵秀娟结识成了朋友,村里的土特产也跟着成了热销品。如今,赵秀娟的手机里经常会收到他们从天南海北发来的消息,村里的农副产品打开了一条新的销路,村民增收也有了新门路。

  当机器人的机械臂与老农的锄头在田野间相遇,3D打印屋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武家庄村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大门。随着天气的转暖,武家庄村即将迎来一批新的客人,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赵秀娟几次拒绝了女儿让她搬去县城居住的建议,自顾自地忙碌起来,拾掇拾掇院子、收拾一下屋子。她说,村里虽小,却有自己的喜欢的恬静淡然;屋子不大,却能结识来自四面八方的新朋友,这样的生活,才有味道!(河山新闻记者 胡程利 通讯员 院玉顺)

责任编辑: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