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

刘永平:烈火中归来的勇者,以残缺的手维护公共卫生

2022-08-23    来源: 张家口文明网A+

  刘永平,男,1973年11月生,群众。来自张北县单晶河乡马家村,现年49岁。在20多年前的一场交通事故中被严重烧伤,双手残缺。面对命运的挑战,他没有认输,用自己残缺的双手干好自己的环卫工作。他不但踏实肯干,还性格开朗,用乐观的态度影响着身边的人。他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最终被评为“2021年张北县“时代新人·张北好人”。

    孤蓬自振志愈坚

  20多年前的一个寻常的日子,年轻的刘永平搭乘上一辆汽车踏上了他的旅途,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不幸的事发生了---这辆汽车碰上了发生几率极低的意外事故油箱爆炸。“砰”地一声巨响,世界沉寂了。再次醒来的时候,他看到的是医院惨白的墙。作为幸存者,尽管生命体征尚存,但是浑身上下却大面积烧伤,鲜有好皮。烧伤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呢?是哭不出来只剩惨叫的痛,是痛到差点昏厥的痛,是大脑一片空白神经里只剩“痛”这一种感觉的痛。痛楚不分昼夜绵绵不尽地向他袭来,他紧咬牙关,熬过了治疗恢复期。但是因为烧伤的细菌感染和各种并发症,手掌的感染无法控制,最终他只能接受截肢手术,从此失去了手指。

    “在几个月以前,还是一个健全的小伙子,只是坐了一趟车出门,就变成了残疾人。原本可以靠一身力气去养家糊口,而短短几个月,就变得手不能抓握,重物不能提。”这样的落差,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很难接受甚至令人崩溃的一件事。回到家,家里人怕触及他的伤心事,小心翼翼地不去谈及他的手,但他清晰地感觉到了比以前更加刻意的照顾:家里的饭桌上再也没有了辛味,漱口杯的水总是满的,如这般细节不胜枚举。当夜深人静时看到母亲悄悄地抹眼泪,这个青年决心一定要振作起来。他慢慢接受自己的身体的变化,慢慢接受旁人的叹惋或怜悯的目光,迈出了积极振作的第一步。

  站的位置不同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但随机应变、能屈能伸才是勇者之所为。“我是个残疾人,我这个情况,能有份工作特别不容易,我就特别珍惜工作机会”“有点事干就比什么都强,人家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比别人都得干得好。”刘永平也曾去过工地、去过商铺,去过许多地方辗转求职,经过这找工作大潮的冲刷,他深刻认识到在劳动力市场上残疾人的艰难,于是他愈加拿出极其谦卑的态度来寻觅机会。生活将他捶打得格外知足惜福。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零学习用未完全闭合的指缝夹住筷子来进食,从零学习用两只手腕发力卡住水杯倒水、卡住扫把扫地,从零学习用指头根部发微信打字......并没有用太长时间,他就重新掌握了这些自理技能。不管是什么机会先找到了他,他总是格外珍惜机会,于哪怕再平凡的岗位上,在其位谋其事,永远认真,永远充满热忱。

   

    不言辛劳甘寂寞

  在公共厕所的旁边居住,是种什么体验?这件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的事,刘永平已经做了两年。在九卜树公厕入口的左侧,有一个方方的不到20平的小屋子,里面简单地摆放了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被褥杯子板凳若干。睡觉也不离岗,最直接的原因是这间屋子是他隶属的公司为他的岗位免费提供的住房。

  住在附近的大婶用张北话讲:“常看到这个后生,少迟没早地来早点摊吃一口,就去那干活了。”冬天的五点钟天色还浓黑得像深夜一样,而在昼夜温差极大的坝上,这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气温每每在零下徘徊。但不论冬夏寒暑,每天的这个时候,也是刘永平雷打不动地起床打包门口的垃圾的时候。这种作息他已维持了十年——在来到九卜树公厕工作前,他曾经担任道路保洁员扫过八年的大街。可以说,这十年来几乎没有一次能睡个懒觉、饱觉。况且因为公厕的工作特点,一直要值守到每晚的十一点甚至十二点他才能够放心地去休息。

  如果说一天中哪个时间段公厕使用率最低,那就是中午了。而中午如果有时间的话,刘永平会去附近的母亲家里陪母亲一起吃饭。至于他的子女在何处?或许是那场灾难的缘故,刘永平至今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生伴侣,所以也未有子女陪伴身侧。

    平凡岗位显美德

  九卜树公厕旁边的小屋子,极大方便了他的工作内容---打扫公厕。看似简单的公厕保洁员工作,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早上5点,刘永平起床收拾好自己的床铺后,就开始打扫公厕。因为残疾的手掌,所以就算是干同样的活,但是和健全的人比起来耗费的时间精力却是加倍的。尽管刚开始干付出了太多时间、太多汗水,但是刘永平自有一种韧劲,一种不轻言放弃的韧劲;一种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韧劲。“一般人家看你这个情况,可不愿意用。一开始人家说,你这不行啊,干不了这个。你两个手都不行。后来扫得是比别人都干净了。经常夸我。别人说,你看人家干得比你们好。”他笑呵呵地说道。日常保洁完成后,他还要在室内喷洒消毒剂,为这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多加一层保障。

  附近的居民---一位大娘这样说刘永平擦的洗手池:“每次来常看见他洗了抹布一直在擦那个洗手池呀,以前那个池子一直是黑的,这会儿都亮了!虽然这孩子残疾的挺可怜,但可是个好后生。”

  九卜树公厕坐落在平房区,居民密集,而且平房区居民家里普遍没有独卫,这直接导致九卜树公厕每天巨大的客流量。这也意味着——刘永平每天要扫、擦、拖无数遍。下雨天地上踩脏的泥脚印,他总是第一时间拖干净;洗手池边上溅出来的水渍,要用洗得干净的抹布随时擦干;纸篓里的垃圾也要及时清理,每隔一会就去检查一次,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劳动,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每有来的人用完厕所,我就清洁一遍,这样厕所才干净嘛。”他如是说。

  除了一客一打扫的细致习惯,为他的打扫工作增加工作量的还有很多不配合甚至素质低下的公厕使用者。对此,刘永平常常对这些人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规劝。

  两年多来,不论寒暑冬夏,他都要在这个二十多平方米的公厕旁值守24个小时。在大家休假的时候,在大家过年的时候,在大家回去和亲人团聚的时候,刘永平一直是全年无休。他不嫌活脏,不怕事小,用全心全意的服务,为广大群众营造了良好的如厕环境,用心擦亮了县城张北的文明之窗;他勤勤恳恳,用奉献标注时间的刻度,用坚守诠释劳动的意义,为当前疫情时代公共空间卫生维持一片净土。他以高贵的心拥抱卑微的岗位,用残疾的手,还世界一份清洁和明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