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
王文华:20余载植绿2.1万亩
2023-09-25 来源: 河山新闻客户端A+
秋意虽浓,但沽源县莲花滩乡榛子沟村连绵起伏的山峦仍是满目苍翠。9月20日一大早,王文华便扛着铁锹,到山上开展林间巡护,这样熟悉的身影,在蜿蜒的山路上已经穿梭了20余年。
榛子沟村宣传员 供图
走在山路上,看着绿树成荫,王文华还时常会想起多年前在漫天风沙里,她挨个动员村民植树时的情景。榛子沟村地处坝上山区,降水量偏少,风沙较大,满眼的绿色在当年的榛子沟村实在是难得的景致。1995年,王文华当选了榛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当了村书记后,她想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村民上山种树,变荒山为绿洲。2002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卖掉了8头牛、30只羊,还贷了一些款,承包下8000亩荒山,开始种树。最初和她一起植树的都是女人,因为家里的男人都要种地。王文华常常叫上几个姐妹,带上干粮,拿上工具,背上树苗,天不亮就一起进了山。山上没有路,就得人工一趟一趟把树苗背上去,每天爬坡上山不下百里,全天休息不到六七个小时。王文华一年最少也得在山上干6个月的活儿,直到封冻挖不动坑、栽不进树才停工。王文华回忆,在零下30℃的冬天,热乎乎的鸡蛋带上山不一会儿就能结冰,山上的雪深能没过膝盖,摔倒了只能抱着树爬起来。虽然艰苦,但王文华想,不管千难万苦,也要把树苗都栽到荒山上,总有一天它们会长大成林,荒山会绿起来。
榛子沟村宣传员 供图
让王文华感动的是,在得知她植树造林的事迹后,塞北林场的领导主动找上门,给王文华提供免费的树苗和技术指导,并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塞北林场工作人员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王文华的行列,她和几个姐妹开始分工合作,成立了几个造林专业队,各自带领一队乡亲“啃”下一个又一个山头。在8000亩荒山造林初具规模后,王文华又承包绿化了13000亩荒山。“你看,那片树是2022年种下的,旁边那一片是 2005年补种的。”王文华对山上的每一棵树都如数家珍。“你看,这棵树长得我已经抱不下了。”看着满山郁郁葱葱的树,她无比欣慰。
从2002年扛起镢头上山植树造林开始,寒来暑往,王文华一直守着这片山林,同时也守着自己的那份“初心”。
“树木和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王文华说,这几年,她除了巡护之外,还需要打药和补栽。每年6至7月,是树木病虫害的高发期,在巡护过程中,发现哪棵树长虫子,王文华就会记下来,隔一段时间背着重20多斤的药壶上山打药,一天下来,她累得直不起腰。看到枯死的树木,就挖出来再栽种上新树苗。树木就像她的孩子,看到树木生病她就特别心疼,她会想方设法地把它们治好,直到它们重新变得郁郁葱葱。
阴坡种落叶松、阳坡种山杏、山底种沙棘。在王文华和村民们的努力下,当年栽种的小树苗都长成了大树,山杏早就开始结果,村民们每家都能增收几千元;林间草资源丰富了,村民上山有草打了,节约了养牛养羊的成本;之前的荒山变绿了,坝上的风沙天基本上没有了;多年不见的野鸡、狍子也来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王文华承包的2.1万亩荒山绿化已见成效。
如今,王文华已经66岁了,她现在的愿望仍然是种树。近几年,村里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后空出来一些地,她希望继续把那些地种上果树。“乡亲们跟我苦了那么多年。下一步,种植经济林,让乡亲们富起来。”王文华说。 (河山新闻记者 吕慧 通讯员 梁志刚 赵晨阳)
责任编辑:孙继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