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别让不文明现象“煞”了社区好风景

2017-07-17    来源: A+

 烈日炎炎,热浪滚滚,随着三伏天的到来,不断升高的温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种种不便,如何避暑、降温,清凉消夏,如何在高温模式下享受更多悠闲和便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在居民活动最频繁,与居民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社区,记者发现,一些不文明现象随着酷暑来临也有所“升温”。

  屡治不绝 “老毛病”还得再重提
  在社区管理中,宠物乱跑乱拉、私占公共空间、垃圾乱堆乱放、高空抛物等不文明现象已是“老生常谈”。在夏季,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在走访中,不文明养狗,任由狗狗乱跑乱拉依旧高居社区不文明现象“榜首”。
  住在山语华庭小区的李女士向记者吐槽:“现在养狗的人越来越多,一到夏天,更是喜欢在小区里遛狗,也不拴狗链,任由狗狗撒欢乱跑,随地大小便, 很少主动带卫生纸和袋子清理狗便。”
  “一早一晚在小区溜达溜达、凉快凉快本来是挺舒心的事儿,可走哪儿都有跑来跑去的狗,时不时还有狗便,这就让人闹心了。”与李女士一样,家住怡安小区的刘阿姨也非常反感不文明养狗行为。走访中,记者发现遛狗不拴狗链、不及时清理狗便、狗吠扰民等现象在九成以上小区都存在着。
  与恼人指数居高不下的狗患问题 “并驾齐驱”的是私自占用公共空间。
  家住林园路附近的陈女士所居住的小区没有物业管理,院里许多空地被居民用栅栏围起来,开辟成了 “菜园”,种着黄瓜、西红柿、韭菜、大葱等。
  “有人跟风,看人家种,自己也想种,没有空地,就毁坏绿化带。”对这样的行为陈女士表示非常反感。
  除了占用公共绿地、空地,楼道、地下室的公共空间也常被“私有化”。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常常有居民到社区投诉类似问题,他解释:“这种现象多出现在老旧小区,堆放的多是杂物,如废纸箱、饮料瓶、装修材料等,这些东西不仅是占用了公共空间,最危险的是容易引发火灾。”
  在居民反映较多的不文明现象中,“高空抛物”也是一个“老问题”。
  家住岸尚清城小区的王女士讲述,有一次早晨,她送孩子上学,刚走到楼下,“啪”的一声,不知从哪家窗口扔下一袋垃圾,难闻的气味让母女俩恶心了一路。
  习惯将车停在自家楼下的刘晨阳也遭遇过类似事件:“有一天早晨准备开车上班,一看,车顶上一滩汤汤水水,垃圾袋已经破了,真是太可恶了!”

  生活升级 新问题有所“冒头”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有车族日益增多,小区内不文明停车正在成为居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在记者走访的10个小区中,抢占挤占停车位现象均有发生。
  “小区内车位紧张,有的人干脆就将车停在单元楼门前,完全不考虑其他居民的进出是否方便。也不留挪车电话,想找人只得挨家挨户问。”7月9日,家住缙骅苑小区的李女士订的一套家具到货,但楼门口停的车正好堵住了路,没有挪车电话,她只好挨户去问,而工人师傅在楼下等了四十多分钟才等到车主。
  一些老旧小区建设时没有规划停车位,加上缺少物业管理, 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尤为突出。家住百货大楼家属院的居民王先生说:“小区里停车的地方本身就紧张,但有的人停车太随意,不是一车占两位就是不当不正,还有的索性就堵在别人车旁边,更有甚者,干脆自己圈地占车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区高层小区越来越多,而电梯间也成为了许多不文明行为的“高发区”。
  凤凰城小区的张女士家住十三楼,乘坐电梯过程中,她常常发现电梯间有烟头、雪糕棍、废纸等。
  “有些可以捡起来,等出了电梯再扔到垃圾桶,有的像口香糖之类的没法弄。”张女士告诉记者,除了随手扔的垃圾,抠掉电梯按键、破坏电梯线路板也时有发生,“真不知道是谁干的,这些破坏了带来不便的还不是居民自己?”
  从事物业管理多年的刘经理认为:“文明乘梯,物业公司应该加强管理和宣传,比如发出倡议、完善监控等都是可行的,但居民的自觉性还是第一位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曾经居民反映较多的半夜拉桌椅、穿高跟鞋走路等噪音问题,如今已经很少出现。但有了新的噪音问题。
  缙骅苑小区附近学校较多,小区内买房、租房的学生家长也较多,这几年,随着对孩子特长培养的重视,学钢琴、学古筝、学吉他、学电鼓等各类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让60多岁的刘大爷有点郁闷的是,每天晚上十点多,楼上楼下还有人在练琴、练古筝,习惯早睡的他常常会被吱吱呀呀的声音闹腾得睡不好。
  “也和个别家长沟通过,可对方说孩子做完作业就十点了,不练手生,如果先练琴再写作业,孩子总犯困。”刘大爷告诉记者,听了家长这样的解释,他也不知道该咋办了,“大夏天的,又闷又热,还得把窗户都关上,这样也隔绝不了声音。”
  家住香江国际名城小区的陈阿姨与刘大爷有着同样的无奈:“楼上邻居家里两个孩子,一到晚上又是蹦蹦跳跳,又是大喊大叫,有时候还拍球、跳绳,敲架子鼓,咚咚咚的声音在黑夜里特别明显。咱可以晚睡,可老伴心脏不好……”

  社区开“处方” 还需居民更配合
  各种各样的不文明现象不仅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引起邻里纠纷,破坏辖区环境,还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酿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各个社区纷纷“对症下药”开出整治“处方”。
  “高空抛物非常危险,很可能会给他人造成伤害,我们通过上门走访、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在居民中反复宣传,同时在许多小区,特别是高层小区,完善监控设施,也发动居民相互监督。”西山底社区书记马金玲说。
  针对不文明养狗问题,蒙古营社区不仅在居民中做文明宣传引导,还积极劝说家中有狗的居民办狗证,定期防疫,出门携带清理工具等。同时,设置专用垃圾桶,方便居民清理狗便。
  对于私自占用公共空间、不文明停车、不文明乘电梯、随手扔垃圾等问题,东方苑社区、堡子里社区、清水河社区等主城区的8成以上社区,都通过成立志愿者队伍,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发放宣传材料、制定《居民公约》等方式引导居民改正不文明行为。
  许多社区负责人表示,不文明现象屡治屡有,不仅需要社区有“良方”,还得居民加强自律,提高文明意识,自觉自愿行文明之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