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高考过后谨防招录诈骗

2018-06-22    来源: 张家口晚报A+

  高考过后谨防招录诈骗

  桥东网警提醒: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和选择求学路径

  高考结束后,为孩子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是家长们既伤脑又费心的事,部分家长寄希望于通过“捷径”让孩子上一所更好的大学,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家长的这种心理,炮制各种各样的骗术诱使考生及家长受骗上当。6月20日,桥东网安民警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和选择求学路径,谨防招录骗局。

  市民张先生的孩子今年刚参加完高考。6月15日,张先生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声称可以通过“门路”花钱买“自主招生”名额,费用只需数万元。张先生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中等,距离一本院校录取分数线肯定有距离。高考是孩子人生中的转折点,如果能花些钱让孩子上一所一本院校,在张先生和妻子看来是非常值得的。“不知道这事靠谱不?”6月20日,张先生致电本报市民热线,希望求证此事。

  桥东公安分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大队民警表示,高考过后,一些家长和考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这就为一些实施招录骗局的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结合其他地区类似案件的经验,民警总结了不法分子的四种骗局。

  骗局一:发送虚假成绩查询网址短信进行诈骗。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通过短信群发器或者伪基站发送包含有所谓“高考成绩查询”网址的短信,诱使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户等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贩卖或进行精准电信诈骗;骗局二: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进行诈骗。部分中介公司或个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诱骗考生或家长,称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招生指标,许多家长信以为真后被骗;骗局三:利用“补录”名号进行诈骗。一般来说,首批志愿录取结束后名额没招满的部分高校会放出补录信息,不法分子会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自己能够获取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骗局四:利用特长生能加分的名义进行诈骗。在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特长生”能加分为诱饵,声称可以通过特殊关系花钱将考生以特长生的名义送进高校,一旦家长掏钱,骗子则会继续宣称因政策变化或管理变严,需要花钱疏通更多关系为由再次进行诈骗。

  针对以上几种骗局,桥东网警提醒,学生和家长收到此类短信不要随便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如对查询方法和时间存在疑惑可以咨询当地教育部门或者学校。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或“随意招生”,高考招生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高考补录是各招生办对落榜考生进行的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会针对具体个人,更不会收费。目前国家已经规范特长生加分机制并已大幅减少加分项目,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或者相关高校招生网查询自身是否具有加分资格,未经公示的考生将不具备加分资格。高考考生及家长报考前一定要抱着审慎的态度填报志愿。认真研读学校发放的报考指导资料,不要轻信其他渠道发来的高校资料或相关通知书,择校时以当年教育部公布的具有高招资格的高校名单为准。查分、录取等相关信息,一定要参考教育部权威网站,不要轻信陌生短信、社交媒体非权威帐号发布的相关信息。建议大家在电脑和手机上安装防护软件,拦截钓鱼欺诈网站和手机、电脑病毒,减少被骗机会。

  民警提醒家长和考生,在录取过程中调整好心态,切不可“病急乱投医”。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认真辨别,查询国家政策规定,以免上当受骗。          (臧波 郭家宝)

责任编辑:孙继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