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非法会销,为老年人精心设置的陷阱

2018-06-26    来源: 张家口晚报A+

  

11.png

  记者  赵晓刚  通讯员  杨雨薇  魏小波  袁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更加注重保健养生。而一些不法商家也盯上保健品市场这块大蛋糕,以赠送鸡蛋、免费体检、专家义诊等手段做诱饵,哄骗老年人参加保健品说明会,将普通的保健食品说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进行高价推销。6月以来,为加强保健品市场监管,桥西区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专项治理”行动,责令11家商户限期整改,对1家出租场地经营者进行了行政约谈,并驱散保健食品会议营销行为7起。桥西区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老年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合理选购保健品,切莫听信虚假宣传盲目消费。如发现有商家宣称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可拨打电话12331进行举报。

  小礼物拉关系老年人掉陷阱

  “老伴快把听课当工作了。”说起“会销”,王先生是满肚子苦水。王先生的老伴今年65岁,从去年底开始频繁参加各种“保健品说明会”,起初是因为只要签到就能领到鸡蛋、洗衣液等小礼物,但后来老伴则被完全洗脑,迷信上了这些所谓包治百病,价格不菲的保健品。半年的时间里,老伴平均每月都要花费两三千元用于购买补硒、补钙等保健品,让王先生颇感头疼。经过多次劝说,但老伴仍执迷不悟。无奈之下,王先生不得不将远在南方工作的儿子找回来。最终儿子以辞职回家相逼,老伴才暂时消停下来。但仅仅过了一个多月,一名推销保健品的业务员又联系上了老伴,不仅电话里嘘寒问暖,而且还隔三差五带上小礼物上门拜访,使得老伴又心动起来,再次上了“贼船”。“老伴为健康投资是好事,但这种连蒙带骗的方式,真是太坑人了!”王先生说。

  刘女士患有贫血症,原本想通过锻炼、食补等方式进行调理,但由于见效慢,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邻居的带领下参加了一场“保健品说明会”。在“权威专家”的倾力推荐、患者现身讲述疗效后,让她感到茅塞顿开,感觉找到了一条改善体质的捷径。此后,刘女士成为了各种“保健品说明会”的常客。两年间,她共花费了几万元,服用了五六种均号称对补血有奇效的保健品。但当信心满满的她到医院进行检查后,却被告知非但贫血症状没有得到改善,肝脏还受到较大损伤,医生了解情况后,建议她立即停用这些来历不明的保健品,这才让刘女士对那些神乎其神的保健品彻底死了心。

  一位曾做过保健品会销的商家告诉记者,通常保健品的营销模式就是靠礼品或赠品打动人心,来参会的人都可以领取小礼品,购买保健品的人则可以获得看似丰厚的赠品,有很多老年人就是被赠品所吸引,最终购买了保健品。“雇托”也是这一行惯用的伎俩。“专家”是托儿,讲座先从中国人的保健意识讲起,然后步步深入,再讲到某公司为应对国人的体质而专门研发的具有神奇疗效的新产品;患者是托儿,送锦旗、现身说法已成为会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部分参会者也是托儿,负责在销售现场营造争先恐后抢购的假象。最终使辨别能力差的老年人在这样的精心安排下,心甘情愿地掏出了大把的钞票。

  驱散七起保健食品会销行为

  针对近一时期会销保健食品类投诉有所增多,为有效遏制非法营销保健食品行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6月以来,桥西区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执法力量,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专项治理”行动。

  为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该局印发了《桥西区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专项行动小组,以宾馆、酒店和其他会议场地为重点,采取日常巡查、摸底排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执法人员对辖区涉及会销保健食品的商户进行了全面清查。检查重点包括经营的保健食品是否证照齐全,是否以会展销售等形式变相非法营销保健食品,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是否建立进销货台账等。行动中,该局责令11家商户限期整改,对1家出租场地经营者进行了行政约谈,并驱散保健食品会议营销行为7起。另外,执法人员还在会销现场对参会者进行了教育和消费引导,并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公布保健食品消费警示及投诉举报电话12331等方式,帮助参会者提高对保健食品的基本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

  桥西区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非法营销保健品已成程式化。组织者先通过循环播放产品广告、集体喊口号等一系列具有诱导性的方式,使参会者先入为主,不断加深对产品的印象;开会期间,组织者再通过所谓的专家授课,患者自述等,进而让参会者放松防备,达到洗脑的目的。此外,工作人员还频打感情牌,送水果、陪老人聊天以增进感情,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围,从而达到高价销售产品谋取暴利的目的。

  该负责人进一步说,由于非法保健品会销一般无固定场所,流动性较强。为规避执法检查,一些经验丰富的组织者,还采取异地取货或者送货上门的方式,使会销现场往往没有产品实物,也找不到销售凭证,增加了调查取证难度。“在会销现场,甚至出现个别老年人阻挠执法的现象。希望消费者能做到理性选购保健食品。”这位负责人说。

  老年人应合理选购保健食品

  记者从桥西区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而保健食品是一种特殊食品,用于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因此,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切勿听信把保健食品说成是“灵丹妙药”的虚假宣传。另外,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它食品。

  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索要正规的销售凭证,购买时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使用。产品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amr.saic.gov.cn)进行查询。

  此外,消费者还要看清保健品说明书与功效说明是否符合常识,比如维生素C遇热容易分解,说明中却说要加热服用;枸杞明明是补肾的,说明中却说是清热的……如发现这些,则可断定这种保健食品为假冒伪劣产品。

  如在保健食品广告中出现根治、根除、不反弹、药到病除、最先进科学、最高技术等绝对化用语,或含有无效退款、保险公司承保、无毒副作用、服用一至几个疗程病症全无等承诺的,消费者购买时也应提高警惕。

  桥西区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免费试用等活动,任何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功效、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营销行为均为违法行为,希望市民增强甄别意识,不让不法商家有可乘之机。

责任编辑:孙继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