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电动自行车不上楼能否指日可待?
2022-04-26 来源: 张家口新闻网A+
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上楼、飞线充电、不遵守交通规则等问题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21年11月23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河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全文共五十条,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载人电梯,第二十九条规定电动自行车充电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不得私拉电线、私安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禁止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和人员密集场所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禁止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在居家、宿舍、办公楼内等非集中充电的室内场所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新规马上实施,我市电动自行车上楼问题如何解决?存在哪些难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措施
增加充电设施 上楼有改善
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到车棚内,自带充电器一头连上电动自行车,一头插到电源插座上,在设备上按下与插座对应的编号按键,待数字闪烁时刷卡,插座开始供电。在桥西区水岸丽城小区,居民刘女士很熟练地操作电动自行车车棚的充电设备,她说:“自从小区里建了充电站,给电动车充电方便多了。”
刘女士介绍,以前小区院里没有专用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一般她会通过电梯把电动自行车推到楼上进行充电,或者把电池卸下来提到楼上充电,不方便也不安全。
在水岸丽城小区,记者看到,利用边角地带建成的这种电动自行车车棚有好几个,一个车棚可以同时供十辆到二十辆电动自行车充电。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小区里电动自行车充电电源有100余个。
在建车棚的同时,小区物业也加大宣传力度,每个楼道上张贴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的提示,安排巡视员不定时到各楼道检查等,目前,许多居民都表示,现在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明显减少。
在桥东区惠民家园、栖凤谷等小区新安装的“电动自行车上楼阻隔系统”很受居民欢迎,据了解,只要有电动自行车进到电梯轿厢,该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警报,电梯也会中断运行,这样能有效阻止电动自行车上楼。与此同时,这些小区还建起电动自行车车棚和充电专区,方便居民充电。
收费
一月不到30元 居民可接受
“目前,我们都是引进第三方公司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物业负责提供场所,第三方公司免费建站,居民付费充电。”水岸丽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电动自行车充电站旁张贴着“扣费标准”:第一功率段10瓦-180瓦,一元分配充电时长240分钟; 第二功率段181瓦-350瓦,一元分配充电时长180分钟;第三功率段351瓦-500瓦,一元分配充电时长120分钟。物业工作人员介绍:“普通轻型两轮电动车功率基本是在400瓦以内,所以居民充一次电是1元左右,一般居民会2到4天才充一次电,一个月花费不到30元。”
小区居民刘女士表示,目前的扣费标准比较合理,能够接受。她说:“即使费用相对到家里充电会多一点,但不用再推电动自行车上楼,不用再拆卸电池,省时省力,还消除安全隐患,付一定费用是应该的。”
桥东区东惠物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部分小区建成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站采用扫码支付方式,一般充一次电1元左右,省时方便,大部分居民能够接受。
困境
停放难、充电难、意识弱是主要原因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停放难、充电难、意识弱依然是电动自行车上楼的主要原因。
在美居丽景园小区的一栋高层建筑内,单元门厅里摆放了好几辆电动自行车,其中一辆直接堵到步梯间门口,严重影响他人通行和消防安全。
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这栋楼单元门口几乎没有空的,除了绿地就是主干道,电动自行车无处停放,只能推至门厅,或者推上楼。
而家住西泽园北区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五号楼地下有一个专供电动自行车停车和充电的地方,但小区面积大,地势高,把电动自行车存放到地下停放点,再走回家需要爬坡,甚至得走七八分钟才能到家。因为存取不方便,大多数车主选择推车上楼停放和充电。
目前,我市主城区高层建筑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有限,只有个别小区安装了电动自行车车棚和充电桩。停放难、充电难导致电动自行车不得不上楼。
同时,部分居民安全意识薄弱,总存在侥幸心理,一位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尽管在小区电梯间安装了“阻隔系统”,但也避免不了出现业主提着电池上楼的现象。
建议
做好楼下事 疏堵相结合
《河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即将实施,目前,我市部分高层建筑小区正在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但现有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需求。
家住西泽园北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几次给物业打电话询问什么时候小区能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物业的回答是暂时没有计划,或者是等和领导确认再回复业主。
4月以来,我市各级消防部门加大《河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引导各大高层建筑小区物业加快出台相应举措。
市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解决电动自行车上楼问题,首先要做好“楼下事”,只有尽可能为市民提供方便,才能从根本上根治“顽疾”。
他认为,首先要解决好电动自行车在楼下集中存放和充电问题,小区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功能的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住户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让住户认识到安全隐患,认识到一旦发生火灾,个人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总之,要想彻底斩断电动自行车上楼,单纯的“堵”和“罚”是不科学的,而是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物业、社区、投资机构等各方诉求,逐步打开问题死结,将“禁止行为”变为“自觉行为”。
责任编辑:苑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