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人与鸟构成的别样景观

2022-07-21    来源: 张家口新闻网A+

  “吾盼遗鸥成群兮,继之以日夜。 伤肢残腿难养兮, 忧我心痱。 朝夕顾盼康湖兮, 可宁我心……”这是麻喜荣为他心爱的遗鸥写的诗,在康巴诺尔草原这片“遗鸥之乡”里,他作为康保县遗鸥保护协会会长、康保护飞队队长,10多年来,已救助各种野生受伤鸟类千余只。

  在康保,一幅人与鸟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帮9只秃鹫重返蓝天

    今年2月2日下午,张家口康保护飞队接到电话,十余名游客在卧龙图景区游玩时,发现了一只飞行能力很弱的黑色大鸟需要救助。

  麻喜荣带领另外2名队员迅速赶往现场,经辨认黑色大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秃鹫,因饥饿导致不能飞行。这是康保护飞队今年救助的第一只秃鹫,也是自护飞队成立以来救助的第九只秃鹫。

  麻喜荣饶有兴趣地讲述起救助秃鹫的故事。前年冬日的一个晚上,康保县邓油坊镇二先生村一村民打电话给护飞队,说在地里发现一只黑色大鸟,受伤飞不动了,需要救助。

  麻喜荣带领3名队员开着两辆车赶往该村,晚9时30分到达村子,村民正在村口等候。

  因担心黑色大鸟被冻死,村民们将它轰赶到院子里,又用一根绳子将它的腿拴在三轮车上。麻喜荣判断是秃鹫,因饥饿飞不起来了。秃鹫吃野兔、田鼠等,也吃腐肉,它的捕食能力不如草原雕、大鵟等。将秃鹫放进面包车内带回,临走前,麻喜荣为村民送上奖品。

  这只秃鹫体重20斤,展翅达2.8米至3米,将它带回来后,麻喜荣精心喂食,每天喂一次,秃鹫一顿饭可以吃一只鸡或一只小羊羔。10多天后,它恢复了体力,之后将其放飞。

  “虽然心里舍不得, 可野外才是被救野生动物的真正归宿。”在麻喜荣这位充满爱心的“外科医生”精心救治下,我市张北、察北等县区,内蒙古化德等旗县,不断把受伤的鸟类和哺乳动物送来救治。

  目前,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已建成张家口及内蒙古周边地区唯一的野生动物救助站。

    草原雕救助时间最长

    2017年,麻喜荣救助了一只草原雕,2019年4月才放飞,这是一只他救助时间最长的草原猛禽。

  “当时,村民向当地森林公安报警,那时遗鸥协会也没成立起来,森林公安就委托我来救助。”麻喜荣说。

  这只草原雕可能是撞上了高压线,翅膀受伤,飞不起来了。麻喜荣住楼房,他把草原雕放进车库饲养,为它短距离飞行提供条件,它能飞七八米,高度在1米左右;如果放在野生环境中,草原雕可以飞翔成百上千米远,飞行高度在七八十米。

  2018年夏天,草原雕被放飞了,但它不具备生存能力。半个月后,又有村民打来电话,发现了飞不起来的大鸟,麻喜荣跑过去一看,竟还是他救助过的那只草原雕。

  原来它不能进行长距离飞行,麻喜荣就将自己家的一处底商,长16米、宽7米,把草原雕放进底商饲养、练飞,一呆近一年,最后才成功放飞。

  因长年救助野生动物,很多人都认识麻喜荣,他是县域内各肉联厂的常客,厂家提供牛羊内脏等,麻喜荣平均两天喂一次草原猛禽,草原雕一次可以吃3斤食物,秃鹫一次要吃五六斤。

  被救助的野生动物放飞地点不尽相同,蓑雨鹤等水生动物在康巴诺尔湖畔放飞,而秃鹫等陆生草原猛禽则选择在县城北边山区放飞。

  草原雕向往大自然。经过救治,一天下午草原雕迎来放飞时刻,上午时麻喜荣喂了它一只鸡。

  在草原猛禽中,草原雕更容易与人亲近。放飞当日,草原雕在护飞队员头顶上盘旋了一圈,才飞向山坡后,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草原猛禽为何频现坝上

    在坝上草原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

  近年来,草原猛禽频现于坝上地区,呈现出数量多、种类多的趋势。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秃鹫、草原雕、金雕等,去年草原雕和金雕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苍鹰、猫头鹰、长耳鸮、大鵟、凤头蜂鹰等。

  是何原因造成康保县草原猛禽增多?麻喜荣分析,由于蒙古国、我国内蒙古地区下大雪,草原猛禽找不到足够食物,于是南飞。

  近年来,康保县通过空心村治理等措施,从2018年至去年合并搬迁了160个自然村,小村合并大村,村民集中安置,原来的自然村复垦变为耕地,人类迁出,为野生动物腾出更多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草地、林地面积不断增加,野兔等小动物多起来。麻喜荣发现县域内猪獾、狗獾等野生动物日渐增多。在草原上,大型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小动物为草原猛禽提供了食物。

  “每年当地救助的猛禽类大约二十多只。这一数字也间接地反映出这一地区拥有可观的猛禽数量。”护飞队员石小斌说。

  康保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90年代,康保的扬尘天气有62天,沙尘暴天气10天左右。 沙尘暴袭来的时候,黄沙漫天, 屋里光线昏暗到需要开灯。自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 通过植树造林和恢复植被,康保县的生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曾经的沙尘暴天气已经很少出现,扬尘天气也降到20天左右。现在康保县拥有大面积的草场、林地,以及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很高。

  距离县城1.3公里的康巴诺尔湿地,就是康保县生态得到极大改善的一个缩影。湿地总面积5500亩,水面面积3300亩,是一处生态系统保护完好的天然高原湖泊湿地。由于物种丰富,鸟类众多,呈现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在河北坝上高原地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图片由温利 摄

  短评

  良禽择木而息

  郝莹玉

    康保,历史上曾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曾几何时,由于干旱、开垦过度、超载放牧等原因,该县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康保县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卓有成效的综合治理,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曾经大面积的风沙地再现勃勃生机,当年的“风沙口”如今成为我省和内蒙古边界一道绿色的屏障。

  2013年起,康保县启动了新的生态战略工程,他们计划用10年时间,在与内蒙古接壤的县域东、西、北三面和浑善达克沙地风沙入京的主要通道和沙源地,实施长100公里、宽15公里、控制面积达200万亩的生态屏障体系工程。一张涵盖数百平方公里的生态综合治理蓝图,徐徐展开。

  2018年9月,康巴诺尔湿地被命名为“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遗鸥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级的濒危候鸟,每年有8000多只飞临康巴诺尔湿地栖息繁衍,康保县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遗鸥之乡”。康保县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

  如今的康保,每到夏秋季节,浓绿的樟子松与嫩黄的金叶榆、淡紫的丁香连成一片,路边的生态林、灌木,错落有致分布在起伏的山峦上。随着生态系统的恢复,康保的大风、扬沙、浮尘天数明显减少,工程区降水明显增多。那些成群结队的遗鸥让人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康保从风沙源到“生态绿洲”的变迁。

  良禽择木而息。越来越多的鸟类出现在康巴诺尔湿地公园,有翱翔在天空中的金雕、有夕阳中婀娜多姿的鸳鸯、有在水面嬉戏的遗鸥,还有大片大片的天鹅……一只只珍禽鸟类,让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康巴诺尔湿地的魅力。

责任编辑:苑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