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民营非遗体验馆这一年
2022-11-03 来源: 张家口新闻网A+
各地记者争相报道我市非遗作品。
去年6月,我市首家民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开门迎客。一时间,张家口非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吸引众多市民慕名而来。一年多时间里,这里运行情况如何?记者一探究竟。
非遗传承人的“大家庭”
古朴的屋檐、火红的门柱、淡雅的装饰……桥西区建设西街西泽园北区东侧底商,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与周遭店铺形成鲜明差异,格外显眼。
走进内里,不似传统博物馆一般场地开阔、琳琅满目,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主题各异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是一个小型展馆,这里共有16个展馆,代表着入驻的16位非遗传承人。”一位身穿制服的年轻姑娘迎了上来。她叫张佳霖,是非遗体验馆的专职讲解员。她介绍,非遗体验馆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展出非遗作品600多件。
“这里就像个‘小社会’,展现的是百姓生活,蕴含着一代代张家口人的智慧。”一位声音浑厚、笑容可掬、举止儒雅的中年人走近前来。“这位是田永明老师,也是16位入驻的非遗传承人之一,主要从事烙画创作。”张佳霖介绍道,田永明不只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加入其中,还担负着外部联络、内部沟通、运营管理等多项职责,可以说是非遗体验馆的“大管家”。
蔚县剪纸、面塑、泥塑、烙画、酿酒技艺……每个展馆虽然面积不大,却内容丰富,展出的作品风格迥异,陈列方式也各具特色,流连其中,仿若看尽人间百态,吸睛的同时更能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这里展出的作品均是各位传承人历年来的获奖作品或精品力作,极具代表性,异常珍贵。”田永明谦逊地说,“老师们把‘压箱底’的作品都拿来展出,是把这里视为‘家’。我多忙一点,就是为了这个‘大家庭’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记忆犹新的“冬奥行”
“要说非遗体验馆这一年间,最让人难忘的事,非冬奥会莫属。”田永明带着骄傲地说。冬奥会期间,非遗体验馆的多位传承人被邀请至2022张家口媒体接待站进行非遗展演,来自国内外的几十家媒体争相报道,为我市吸粉无数。
“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连十几天,大家虽然很辛苦,却没有一句抱怨。”田永明回忆,有的非遗传承人不在市区居住,为了能参与展演,每天自驾往返市区和居住地,风雨无阻。“我们这几位非遗传承人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这么高强度的展演能坚持下来,确实不容易。”
谈起展演期间的往事,田永明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他介绍,陈智旺的石头画作品被赠送世界冠军谷爱凌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他们不仅是我市非遗传承人优秀代表,还是咱非遗体验馆的签约老师,真给我们长脸啊!”田永明说。
据介绍,张家口历史文化深厚,底蕴深远。截至目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全面覆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民俗等所有十大非遗门类,其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非遗项目55项,市级非遗项目230项。“这些,都是一笔宝贵财富,需要有人传承。”田永明感慨。
日渐向好的“传承路”
去年6月12日,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正式开业,十多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创作技法。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受到了疫情等因素影响,不过非遗体验馆组织了多次活动,提升了影响力,经营逐渐步入正轨。
非遗体验馆由张家口鑫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办,从起初的租房经营,到如今的自持物业,投资方投入三千多万元,为了更多的是情怀与传承。“投资人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热爱,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传承人礼遇有加。”田永明介绍,除去固定投资,非遗体验馆每年的运营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没有投资方的倾力支持,这里就没有如今的发展。”
一年间,我市多所中小学组织师生来到非遗体验馆参观,了解我市传统文化,传承人现场授课,手把手教孩子们非遗技法,得到了不少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好评。据了解,非遗体验馆还计划采用静态展陈与动态制作相结合、线下参观制作与线上直播展览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一个交互体验式的非遗产品集中展示展销平台,带动文旅消费,并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我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游览研学基地,积极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苑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