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
【敬业奉献】孙国亮:扶贫路上急先锋
2019-06-25 来源: 张家口文明网A+
扶贫路上急先锋
---驻阳原四十亩滩村工作组组长孙国亮事迹材料
自2016年驻村一年多来,作为工作队第一书记,在省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关怀指导下,在学院党委鼎力支持下,孙国亮和工作组一起定规划、兴产业、强队伍。各级领导充分肯定,电视台多次报道,县里20多个工作组到村参观学习,国务院第三方评估验收小组到村调研指导,对大棚产业和档案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今年上半年,他代表工作组参加全省公安机关“2016我做的群众最满意一件事”事迹报告会,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董屳生接见;在阳原县农业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做典型发言。近期,张家口市电视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典型系列报道》栏目、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最美河北人》播出扶贫事迹。工作暨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做典型发言。
发展生态旅游,科学制定建设发展规划,
让贫困百姓有了脱贫奔头。
孙国亮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结合县乡区域发展特点,确定了村5年建设规划:即依托“泥河湾小长梁遗址”文化名片,利用“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自然条件,借助“毗邻国道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打造“集垂钓、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切实增加村民收入,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力争早日摘掉贫困帽子,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设“四美”新农村。具体规划是:在村南壶流河北岸建设占地20亩鱼塘,在村东村北建设600亩蔬菜大棚,除销售外供游客垂钓采摘;在村北壶流河南岸400亩林地建设蒙古包或小木屋供游客吃住。开发村南至村北一段壶流河搞河上漂流。
实现“三金”梦想,因地制宜建设蔬菜大棚,
让贫困村子有了造血功能。
孙国亮紧紧把握辛堡乡万亩现代园区建设有利契机,依托村民种植露天蔬菜传统,借助成立贫困户合作社平台,以建设大棚产业作为实现生态旅游规划切入点,实现村民“土地流转得租金、大棚打工挣薪金、产业盈利分股金”三金梦想,先把贫困帽子摘掉。他带领工作组贷款流转土地120多亩,先后建设35个春秋大棚。种植由合作社经营,实行股份合作科学分配,即将扶贫入户资金作为贫困股,把整合资金、学院支持资金等作为集体股。见效后,给贫困户按贫困股所持股份分红,集体股所得资金用于劳动力、种子肥料及基础建设、村民福利等支出。去年下半年一期20个大棚和露天种植实现产收。据测算,大棚产业为79个贫困户中的43个带来土地流转金31779元;29户中的38人在建设大棚、种植管理、建路修渠打工中挣得薪金72211元;春节前,每户分得200元股金26400元。目前,今年春季种植的蔬菜陆续开园出售,效益较好。
扶贫先扶志气,逐步转变等靠攀要思想,
让上上下下有了内生动力。
在扶贫路上,孙国亮从三方面入手,扶贫先扶志。首先扶好工作组成员的志,让大家清醒认识警院只是保工资单位不可能支持大量资金,作为普通老师没太多资源,要想做点事、干成事,必须俯下身子埋头苦干,自己想办法解难题,以有为争得有位。工作中,他和同志们发扬夙兴夜寐、激情工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精神,为赶上两季种植、形成规模,二期15个大棚建设,他们抢时间、赶进度,数九寒天奋战一个月搭起全部钢架。其次是扶好村两委干部的志,他把工作组住处作为村干部的第二个家,每晚几乎雷打不动,与他们聊工作、说想法,谈大事、话家常,交流思想、启迪心志;自费带领村干部到邯郸、保定等11县市参观学习,使他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3名村干部致富不忘乡亲,组织到铁路打工、植树造林,在承包杏林、收菜点劳动,几乎解决了本村所有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同时扶好群众百姓的志,孙国亮在党员村民代表会上介绍自己靠捡破烂上高中念大学经历,教育大家天上不会掉馅饼,靠谁不如靠自己,人穷但志不能短;年底把群众在合作社打工薪金表公示,启示大家多劳多得,靠自食其力就能脱贫致富。
抓党建促队伍,因势利导开展“两学一做”,
让干部们有了干事合力。
孙国亮通过组织党员学党章党规撰写笔记心得,建立全村党员微信群,第一书记上党课,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义务参加卫生清整、植树造林、危房改造等活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干事创业能力得到提升。脱贫致富,工作组和村两委齐心协力,争当先锋。建大棚没一分启动资金,村主任杨兆秀自贷5万元完成60亩土地流转;资金周转不开,工作组和两委干部自己垫付、银行贷款、贷款担保累计60多万元,其中自己垫付40多万元;整理验收档案资料,大家奋战2个月,因建档规范完整成为县级示范。去年,杨兆秀被选举为县党代表,孙国亮被评为全省精准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李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