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丨刘永兰:善心孝心传大爱

2024-12-21    来源: 河山新闻客户端A+

  10月22日中午,尚义县满井镇特布不落村天空湛蓝、艳阳高照,也渗透着几分深秋的凉意。村民刘永兰披了一件棉衣匆匆出了门,一路小跑到刘玉美老人家。

图左(一) 刘永兰

  “大娘,刚出锅的油炸糕,正好吃,您不用做饭了。”说着,刘永兰把包裹严实的花布兜放在炕上,麻溜地解开系了两疙个瘩的袋子,一大碗金黄金黄的炸糕、一盆大烩菜从袋子里端出。随后,她把刘玉美老人扶到炕上,夹起一个炸糕送到老人嘴边。刘玉美一边吃着,一边说:“‘闺女’又给我送饭了,‘闺女’受累了。”

  刘玉美老人已经80多岁了,双目失明且独居,刘永兰既不是她的闺女,也不是亲戚,虽然同住一个村子,但从前她们很少来往,只是一个偶然的“遇见”, 刘玉美老人成了刘永兰的“牵挂”。

图左(一) 刘永兰

  刘永兰告诉记者,那是2016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她像往常一样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听到了微弱的呻吟声,她停下脚步仔细听,才发现声音是从路边山药窖里发出来的,原来是老人刘玉美掉到山药窖里了。她把老人救上来,送她回家,得知老人的孩子们都在外地打工,她一个人独自生活,一阵心酸涌上心头。当晚,刘永兰就给老人做了可口的饭菜。从此,刘永兰经常去看望老人,做饭、洗衣服、收拾家……这一照顾就是8年。

  有了和刘玉美老人结识的经历,刘永兰一下子把目光放在了全村的困难老人身上。之后,她陆陆续续照顾的“老弱病残”有16人。

  身患腿部残疾的王树兰说:“刘永兰经常到我家,看我缺烧柴了,她帮我准备好放到灶台边,还帮我穿衣裳、剪头发,她比我的亲姐妹还亲,真是好人呀!”

  提起刘永兰,十里八村的人们几乎都听说过她的故事,一个勤劳善良,几十年围着“老人”转的善心人。

  20世纪80年代初,刘永兰嫁给了同村的赵振江。赵振江从小由奶奶抚养,奶奶家还有两位没成家的“光棍儿”大伯,看到家徒四壁的家庭,刘永兰不抱怨、不气馁,和丈夫赵振江携手同心,靠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奶奶和两个大爷先后上了年纪且患上肺气肿等慢性病,丈夫赵振江常年在外打工,照顾老人的事儿自然落在刘永兰的肩上。刘永兰精心照料三位老人,直到奶奶83岁离世,大伯81岁离世,二大伯80岁离世。她孝顺三位老人20多年,被村里人传为佳话。

  时光荏苒,如今62岁的刘永兰依然是家里家外一把“好手”,她每天都忙忙碌碌,像旋转的陀螺,爱人赵振江患病干不了重活,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且已成家立业。她一个人种了30多亩地,平时自家的活儿都干不完,她还专门抽出时间往刘玉美、王树兰等这些孤寡、独居、困难老人家奔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刘永兰的带动下,特布不落村也悄然兴起一股“孝老爱亲风”……

  “原本就想尽自己所能,能帮一点是一点,可几年下来,我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感受。我获得了‘张家口市道德模范’的荣誉,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与称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我的党员梦。以后,我会用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要求自己,在‘助人为乐’的路上继续前行。”刘永兰告诉记者。(河山新闻记者 张凤燕)

责任编辑:冯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