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

检 徽 在 上——记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张秉文

2022-09-05    来源: 张家口文明网A+

  那是19年前一个春天的夜晚,天已经黑透了。

  准备好了第二天出庭的材料,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张秉文推着自行车像往常一样走出单位大门。他不会想到,再回来,要走过一段多么漫长艰难的路。

  春夜寒冽,人声渐稀,灾难在刹那间降临了。

  一辆逆向而来的大卡车失去控制将正常骑行的张秉文撞倒碾过,刺耳的刹车声伴着路人的惊呼瞬间响起……

   

  一级、两级······十级、二十级,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滚落,一滴滴砸在花岗岩台阶上,张秉文抬头上望,眼睛里燃着渴求与期盼的火苗。

  整整十天,张秉文一直在昏迷中。他不知道这十天发生了什么——5次大手术,3次向家属下发病危通知,累计输血6千多毫升,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的血量······但是,当他醒来,挣扎着要起身时,他知道了:左臂残了,左腿没了。

  望着床前一张张关切焦灼的脸庞,他嘴唇翕动,努力要说出什么。“老张,感觉怎么样?”主治医生急切地俯身询问。张秉文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却急切:“大夫,我什么时候能上班?”望着这位46岁正值壮年的汉子,医生沉默了,他想:这位重度伤残的检察官恐怕再也不能上班了。

  张秉文的左腿残肢不足10公分,截面很不规则,如果装上假肢,走路活动会倍加疼痛异常吃力。他先后去了几家医院,医生们都建议他选择轮椅。

  那天,他辗转找到国内一位知名假肢装配专家,人家一看残肢基础条件不好,也劝他放弃。下班了,老专家走出医院大厅,看到张秉文还等在楼外的空地上。面对这位执拗的患者,老专家有些无奈,想转身回避,眼前的一幕,震惊了他:只见张秉文单腿跳跃,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向他“走”来!一级、两级······十级、二十级,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滚落,一滴滴砸在花岗岩台阶上,张秉文抬头上望,眼睛里燃着渴求与期盼的火苗。老专家快步迎上去扶住他的臂膀,张秉文一句哽咽的话让他湿了眼眶:“医生,我是一名检察官,代表国家形象,怎么能坐着轮椅出庭呢?我要站在公诉席上!”

  张秉文的假肢有十几斤重,由腰箍、硅胶套、假腿几部分组成。要想带动它必须依靠胯部的力量,必须掌握肢体关节的平衡,必须重新学习“走路”。

  他先是扶着墙慢慢挪,再试着迈出一小步。因为协调不好,他经常重重地摔倒,不吭一声爬起来再练,胳膊膝盖到处都是擦伤和淤青。

  每天50个仰卧起坐、50个单腿下蹲、70个俯卧撑……为了强化腰腹和右腿肌肉力量,张秉文给自己制定的恢复训练运动量,远远超过了医生的要求。

  为了尽早恢复状态,他开始了艰难的行走训练。从几十米开始,到走出几公里。从步履蹒跚摇晃踉跄,走到平稳坚实,一步一个脚印。

  在路上,不管晨曦微茫还是残阳如血,无论风狂雨骤还是雪花飞舞,张秉文不知疲倦地走着,走着,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重新走上他挚爱的公诉席!

  700多个日日夜夜,是一位硬汉以超强毅力挑战生理极限的悲壮行程。

  2005年3月9日,一起交通肇事案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受本院检察长指派,我以国家公诉人身份对我院提起公诉的王某某交通肇事一案出席法庭,支持公诉······”铿锵有力的话语,一句句在寂静的法庭里回荡。公诉席上,张秉文挺拔地站着,胸前的检徽映着太阳的光。

   

  他微笑着,却又是坚决地推开了同事伸出来的手,执拗地说:“不用扶,我自己能走!”

  重返岗位后,张秉文谢绝了领导给他调换工作的好意,更不愿意同事照顾他。他不仅要正常地工作,还要出色地工作。

  公诉工作程序繁多,审阅案卷、核查调取证据、提审犯罪嫌疑人、出庭支持公诉,每办一起案件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健全人尚且感到劳累,但生性好强的张秉文硬是通过努力,把同事们印象中的“残”字“抹”了去。

  一位同事记得,一天和张秉文出去办案,有一段上坡路,逆着风,很难走。他下意识地想搀扶张哥一把,张秉文没有停下,他微笑着,却又是坚决地推开了同事伸出来的手,执拗地说:“不用扶,我自己能走!”

  公诉科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张秉文主动承担了科室的内勤工作,登记、收卷、报表、总结······有条不紊,清晰规范。别人眼里的繁杂琐碎,在他这里变成了充实快乐。大家下班后走出大楼,总能看到张秉文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那扇让人抬头仰望的窗子映出他忙碌的身影。

  张秉文有十几个厚厚的本子,里面是工工整整的小字:《刑法》、《刑事诉讼法》修订内容、两高最新司法解释、法条精髓,还有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在办案间隙,在闲暇时间,在静静的深夜里,张秉文一字一句地写满了一个又一个本子,就像他当年一步一步地跃上一个又一个台阶。

  这几年,电脑录入逐渐代替了手写,张秉文也开始学习。他从键盘学起,把每个键的功能像小学生一样记在卡片上。在单位没学会,就回家接着练,不清楚的地方再找年轻人问。当他第一次亲手用电脑打出自己的起诉书时,全科人都为他兴奋不已。后来,那些案件文案准备,从审查报告到起诉书,从出庭预案到公诉意见,少则十几页,多则上百页,张秉文都是用一只手慢慢敲击出来的,大家的兴奋变成了感动。

  张秉文又开始学习驾驶汽车。身体的伤残使操控变得异常艰难,看到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左腿先上还是右腿先上,大家都来劝他:“老张,别学了,去哪儿我们送你。”可他却说:“我要工作,可不能成了你们的累赘。”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他终于成了一名技术高超的驾驶员。每次开车带着同事外出办案,他都会打开车上的音响,他喜欢蒙古歌,他说每当那深沉悠扬的长调响起,自己就仿佛置身于蜿蜒无垠的草原天路上,天空湛蓝,远山苍茫,一骑快马,逆风驰骋。

  张秉文缓慢转身,没走出几步,身后突然响起半带抽泣的呼喊:“等等!您给我指的是条正道!是为我好,我听!”

         张秉文忘不了病房里那个老人的眼神,无奈中带着悲切。相依为命的独子斗殴伤人,又一次进了班房,“张检察官,你面善心好,救救我的孩子,在黑道上再混下去他就完了!”老人那双黑糙皴裂的手紧紧地握着张秉文的手,像握住救命的绳缆。

        看守所里,张秉文见到了那个走上“黑道”的年轻人李某。他桀骜不驯的目光游来扫去,神情有若双臂上的刺青一般阴暗冷漠。对于张秉文的调查询问,他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透着无所谓。

  “公事聊完了,拉点题外话。”张秉文合上文件夹子,点燃一支烟,隔着铁栅栏递到李某的手上,“为了小兄弟敢砸饭店伤人,重交情讲义气,他们都特佩服你吧?”

       威严里透着亲切,面对这个感觉不大一样的“政府”,李某一直紧绷的防线不知不觉松弛了下来。他一五一十,将自己如何为兄弟两肋插刀,怎样怒砸餐厅殴打他人,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的各种“壮举”一一道来,侃聊中两眼放光,不无得意。就在这时,张秉文突然话锋一转:“可是,你为讲义气违法关到了拘留所,你的老父亲也气病了住进医院,怎么那些往日里被你‘罩’住的弟兄们这会都没影了,既没来看你,也没去看看老人呢?”

       一句话戳中李某的软肋,他慢慢低下了头。看到李某低头不语,张秉文趁热打铁:“世间最可悲的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老父亲80多岁了,你这样冥顽不化,抗罪到底,老人得等到什么时候?又能从你这里得什么济呢?”

       从情至法,再由法入情。接下来的一番严厉理性的劝诫,在李某听来却句句震耳,字字贴心。与其说是就案分析辨明是非的法制教育,更像是家中长者恨铁不成钢的谆谆教诲。

  李某的头深深埋在腿间,窘迫的体态折射出内心的起伏挣扎。张秉文并不急躁,他撑着椅子扶手艰难起身,话语依然温和亲切:“你慢慢揣摩一下自己这通‘壮举’有什么意义,也认真想想该怎么走上正道。回头我再替你到医院去看看老人,告诉他你在这里有吃有喝,不用惦记。”

  张秉文缓慢转身,没走出几步,身后突然响起半带抽泣的呼喊:“您等等!您给我指的是条正道!是为我好,我听!”

  浪子回头了!在李某的检举回忆中,4年前发生的一起抢劫杀人案线索浮出水面。张秉文当场制作的询问笔录被迅速移送给公安部门,两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一起沉积4年的命案一举告破!

  2011年5月,《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就在这个时候,一桩酒驾致人轻伤的案子交到张秉文手中。案情并不复杂,若是就案说案,几百字的公诉意见书就足以应对了。

  然而,张秉文却思索着另外一个问题。酒驾入刑,人们对这一新的法律规定并不了解,甚至有人不以为然觉得大题小做。作为检察官,根据案情提起公诉是分内的工作,而如何就案普法,将人们拦截在法律红线之外更是应尽的责任。

  一个策划在张秉文心中诞生了。

  张秉文决心以这个酒驾案为“由头”现场说法,让大家充分认识到酒驾的危害性以及入罪的必要性。那几天,张秉文吃住都在单位,他埋在一堆堆的书籍资料里,熬红了眼睛。他查阅了成都孙伟铭案、广州李景全案、南京张明宝案、杭州胡斌案等大量资料和案例,甚至查找了美国、日本、德国法律中关于酒驾的规定,反复斟酌,数易其稿,终于给长长的公诉词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开庭那天,张家口市50余名交警代表到场观摩,旁听席坐满了新闻媒体和社会群众。法庭上,张秉文以案说法,对危险驾驶罪这一新罪名进行了详尽解读,列举了多起由于醉酒、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酿成的惨剧,充分说明了醉驾、追逐竞驶等危险驾驶行为严重威胁着公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将醉驾、追逐竞驶行为入罪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张秉文言辞恳切地告诫大家,要以案件为鉴,要用法律时刻规范个人行为,不能让一杯酒毁掉一个人甚至是几个家庭的幸福。   

   庭审结束了,旁听席上的人们却久久没有散去,深思反省,还沉浸在张秉文的发言中。法庭外的走廊里,一位青年对着现场采访的电视台摄像机镜头说:“振聋发聩!这不仅是新法修订后针对性极强的庭审,更是一堂极富社会意义的法制教育课!今后不但自己绝不酒驾,我也要告诉身边的人,‘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不能因为酒驾,驶上一条不归路啊!“

   

  鹅毛大雪中,张秉文艰难前行,忍着假肢和残腿摩擦的剧烈疼痛走东家访西家,把一串串脚印留在崎岖泥泞的村路上,也留在村民们心里。

  生活中张秉文很是随和,可办起案来极为认真,倔犟无比。他常说:“组织上把咱放在这个岗位上,就是让咱们来较真的。”

  2010年5月,在一桩案件的起诉中,对“抢夺”和“抢劫”这两个意思相近词语的选择成了纠结困扰张秉文的难点。

  2010年5月,两名犯罪嫌疑人骑摩托车拽抢一名过路女子的黄金项链,项链断了,受害人攥在手心,不甘被掠。两名嫌疑人猖狂至极,不仅没有逃走,而是调转车头,在距受害人两三米远的地方停下,凶相毕露地狞视着。天色渐暗,四周寂静无人,受害人意识到歹徒不会善罢甘休,为保自身安全,只好把项链扔在路边下水道旁,眼睁睁地看着歹徒捡起扬长而去。

      反复走访,勘查现场,查阅了大量适用法条,参考各种相关案例,在掌握了大量证据进行深入研判后,张秉文决定以抢劫罪起诉两名被告人。

  法庭较量格外激烈。被告律师抓住受害人自己把项链丢在地上,犯罪嫌疑人与其没有发生肢体冲突等细节,要求以抢夺未遂罪量刑。而胸有成竹的张秉文却在大量详实证据的支持下提出了“环境胁迫”的观点。“试想,一个柔弱的单身女子,四周无人,呼救无应,面对两个目露凶光步步逼近的壮汉,这种无声的恐惧、这种恐惧的氛围,足以让被害人心理崩溃放弃抵抗,虽然两名嫌疑人没有具体抢劫行为,但是已经构成了抢劫的事实,达到了抢劫的目的。”张秉文建议法庭以抢劫罪量刑。

  2010年10月,宣化区法院公开宣判,法庭采纳了“环境胁迫”观点,以抢劫罪判处两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1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张秉文的执着读解中,法律放射出威严的光芒。

  转年腊月,张秉文又在另外一桩案件的办理中较起了真。

  在一个小山村中,王某长期横行乡里,为非作歹,还扬言有人给他撑腰,什么事都能摆平,吓得全村乡亲敢怒不敢言。一天,他手持尖刀闯入村民李某家,当着李某的面侮辱他的妻子,李某忍无可忍为保护亲人奋起反抗,推搡撕扯间不慎将王某刺伤致死。

  过失伤人还是正当防卫?为了搜集证据,采纳证言,张秉文和同事顶风冒雪在案发山村挨家挨户走访调查。鹅毛大雪中,张秉文艰难前行,忍着假肢和残腿摩擦的剧烈疼痛走东家访西家,把一串串脚印留在崎岖泥泞的村路上,也留在村民们心里。

  那天晚上,张秉文他们就住在村里。望着卸下假肢,把缝衣针烧红消毒,挑破残腿上一个个血泡的检察官,乡亲们心疼极了。

  带着一身泥水,张秉文回到单位,连夜起草审查报告,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的界线,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李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依法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

  雪化了,天晴了。被法庭宣布无罪的李某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张秉文面前,跪倒在地,除了“谢谢”,哭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张秉文不再耽搁,他让村民记下自己的车牌号和手机号,转身上车,载着呻吟的孩子,向着最近的医院驶去。

       一个黄昏,张秉文驾车去市院上报材料,回来经过一个村子。远远地,他看到路边有几个人围成一圈,有人弯腰查看着什么,有人焦急地向过往车辆招手,但没有车理睬减速,只有飞转的车轮带起团团尘土。

  “有情况!”张秉文一脚刹车,透过人群,他看到了一片血迹。

  树荫下躺着个孩子,四五岁的模样,浑身是土,头上一个口子,有人用手绢捂着,但是血还在不停地往外流。

  见有人停车,围观的人七嘴八舌争着插话,这个孩子过马路被车撞了,车跑了,孩子的爸妈在外地打工联系不上,爷爷有点糊涂,说不清该怎么办,这不,孩子被村民挪到树荫下有一阵子了。

  “快送孩子去医院啊!”张秉文没有一秒犹豫,他一把抱起孩子,尽量轻地放在后座上,转身又问:“谁能和我搭把手,一块去医院?”

  刚才还争着说话的村民一下子都不做声了,有人低头看脚尖,有人嘟囔着:“撞人的车也找不见,他爹娘回来讹上咱咋办呢?”

  看此情景,张秉文不再耽搁,他让村民记下自己的车牌号和手机号,转身上车,载着呻吟的孩子,向着最近的医院驶去。

  三天三夜,张秉文就睡在医院过道的长椅子上。他向单位请了假,说孩子病了。

  “小孩他爸,去交费。”

  “小孩他爸,中午定什么饭?”

  “小孩他爸,去取化验单。”

  那几天,医生护士都以为张秉文是孩子的爸爸。张秉文也不解释,他细心地用热毛巾擦拭孩子的小脸小手,孩子喊疼的时候,他就俯下身子,一首又一首地唱歌,直到孩子睡着了。

        孩子的爸爸终于赶来了,但是,人们意料之中却又不愿看到的一幕令人心寒地发生了——

  那个汉子梗着脖子,涨红着脸,一口咬定是张秉文撞了他的孩子。证据?还用证据吗?你没撞人为啥送俺孩子来医院?你没撞人为啥给垫医药费?你没撞人为啥在这里守着?照你说的,你还成了雷锋了。

  疲惫至极的张秉文没有愤怒,也没有分辨,他掏出工作证:“我是检察官,不会骗你,你先给孩子治疗,再回村问清楚情况,有问题随时去找我。”

  几天后,那汉子真的找到了张秉文的单位,还是涨红着脸,只是头深深地垂着,他来还医疗费,手里攥着一面锦旗:“对不起啊,张检察官,是我犯浑,您真是好人,是活雷锋啊!”

  在一桩轻微伤害案中,张秉文认识了小马。

  坐在张秉文面前的小马单薄瘦小,入冬了,只穿着一件暗淡的仿皮夹克,捧着一杯热水,身子还是簌簌地抖着。张秉文伸出手想拍拍他的肩膀,他却惊恐地向后一缩,张秉文心里也跟着一疼,这孩子,受过多少伤害啊。

        一张纸,一支笔,张秉文坐在小马身边,和他艰难地交流着。

       小马是个聋哑人,父母早逝,家庭贫困,从小受尽白眼和冷遇。他想自食其力找个工作,却在街头卷入一起纠纷,还被人打伤了。

  小马识字不多,纸上交流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张秉文把小马送到检察院的大楼门口,一开门,冷风呼地灌了进来,两个人都打了个寒战。

       “等等,”张秉文对小马做了个手势,把他领回办公室,张秉文脱下自己身上的羊绒衫,让小马穿上。小马一个劲地摆手,咿咿呀呀地摇着头,张秉文温和地拍拍他,望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不要冻坏了,我还有衣服,你要听话。”小马不再躲闪了,穿上这件带着检察官体温的衣服,他低下头,轻轻地摸着,亮晶晶的泪滴落在袖子上。

        小马第二次来到张秉文办公室,神情开朗了许多,他看到眼前多了一位温和的阿姨,他惊喜地发现这位阿姨可以和他“说话”。原来,她是张秉文多方询问,最后在一所残障学校找来的老师。有了这位“翻译”,张秉文和小马之间的交流就顺畅多了,一些当时没有核实的细节,一些没有沟通理解的要求,都一一落实了。几经周折,张秉文考虑到小马的家庭情况和案件性质,按照轻微刑事案件和解程序办理了案子,依法为小马争取到了一笔合理赔偿。

      案子办完了,张秉文的心却放不下来。“案子完满处理,孩子补偿充分,没有什么遗憾呀?”同事不解。“这孩子无依无靠,不能让他老在街上晃啊!”张秉文总是惦着那个单薄瘦小的身影,最烦“托关系”的他拿起电话本,找四面八方的朋友托开了“关系”,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福利院为小马安排了一份工作。

       几个月后,张秉文收到一封信,看到信封上那歪歪扭扭的字迹,张秉文笑了,是小马。密密麻麻的几页纸,不太通顺的句子,却透出他的满足和感激,结尾的一句话让张秉文湿了眼睛:“检察官叔叔,虽然我不能当面对您说出感谢这两个字,但是我会用一辈子做好人来报答您!”

  身后,国徽庄严闪耀,红旗鲜艳夺目,就在快门按动之前,张秉文郑重整理了一下胸前枚金色的检徽......

  虽然重度伤残,但是张秉文一直没有办理残疾证。他说:“我不是残疾人。在工作中,我是一名检察官。在生活中,我是一个男人!”

  在单位里,无论是年长还是年轻,都尊敬地叫张秉文“张哥”。每天早晨,同事们走进办公室,地面刚刚墩过,每一块瓷砖都亮晶晶的能映出人影,开水打好了,凌乱的桌子也被整理过,看着对面正在低头看案卷的张哥,年轻人过意不去,张秉文却笑着说:“我是在免费健身,你们要给我机会啊。”

  检察官的工作经常熬夜,第二天有的同事会来得晚些,每一次都有一份早点留给他们。夏天放在阴凉处,冬天烤在暖气上,不用问,这是张哥的心意。

  科里人手少案件多,到看守所讯问犯罪嫌疑人要求必须两人同行,每个人手头都有要紧的工作,遇到有同事为难,张秉文总是爽快地说:“走,我和你去。”同事们知道,这意味着张哥回来后又得加班了。

  宣化区6路公交车的司机们都认识笑容温和的他。有时候车已经开动了,看到他的身影,也会停一下,等他赶上来。因为每一次,他都会真诚地道谢,每当遇到老人孕妇,他都会第一个让座。他们不知道他是一名检察官,只知道他是一个好人。

  在宣化区钟楼大街,有一家生意兴隆的店铺,店主是身体残疾的张女士。她总是对人说:张检察官是她的偶像。

  那是2011年,张女士不幸遭遇车祸,右腿高位截肢。她无法承受打击,精神崩溃,几欲轻生。在北京假肢装配中心,那里的医生听说她来自张家口市宣化区,对她说,你们那里有一位残疾检察官,工作生活的劲头比正常人还足,你应该去见见他。

  张女士在丈夫的劝说陪同下来到宣化区检察院,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独腿检察官”。干净整洁的办公室,时尚得体的夹克衫牛仔裤,特别是那温暖明亮的笑容,让人很难把眼前这个人和“残疾”联系在一起。张秉文开朗地笑着,向张女士讲起了自己的康复经历,还带着假肢熟练地展示了一系列高难动作。望着这位快乐的检察官,张女士也笑了。她的丈夫激动地说,这是妻子受伤后第一次笑。

  ······

  从车祸致残,到重返岗位,从正值壮年,到两鬓飞霜,一条腿的张秉文走得踏实坚定,一步一个脚印。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赢得了许多钦佩和赞誉。人们说在张秉文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平凡英雄的五种美德,即:坚强之美、坚守之美、奉献之美、公正之美和廉洁之美。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检察官”“河北省特等先进工作者”“河北省模范检察官”“燕赵楷模”“善行河北先进人物”......这些荣誉代表着张秉文人生中的高光时刻。现在退休了,张秉文把这些奖状、证书和奖杯都锁进了书柜。他的书桌清爽整洁,最显眼的位置上,一枚金色的检徽映照着太阳的光芒,张秉文常常把它放在掌心深情地摩挲着,思绪又回到了2015年4月28日那一天——

  那一天,他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大会。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大会结束了,心潮难平的张秉文委托一同参会的代表在主席台前为自己拍一张照片留念。身后,国徽庄严闪耀,红旗鲜艳夺目,就在快门按动之前,张秉文郑重整理了一下胸前这枚金色的检徽······

责任编辑:苑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