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

淬火情怀 ——记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张志鹏

2022-09-05    来源: 张家口文明网A+

  三楼着火了,救火!救火!

  邻居惊慌的喊叫,烈火一样燎着张志鹏的心,他是踩着这喊叫的尾音,一步窜出家门。身后的的一双筷子还在碗口摇晃……

  火场是三楼一户人家,熊熊大火从房内燃起,窗外黑烟翻滚,火蛇乱窜。火势越烧越旺,整座房间被浓烟塞满,反扑的黑烟已经开始从一楼向外涌出,浓烟弥漫,呛鼻难闻。

  楼梯口,一名刚被从火场里救出的女童,躺在三轮车拼命的张大嘴巴,像一条被烤在沙滩上的鱼,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张志鹏看到小女孩脸上、手上多处被烧伤,断定屋里的火势一定一定很大了。

  邻居在奔跑,在聚集,紧张地张罗着灭火。几个人先后冲进浓烟滚滚的楼道,又一个个咳着泪水退出来。只能相互问着:里边没人了吧?打119了吗?打了几分钟了?快确认一下这家人,都出来了吗?整个单元的人都跑出来了吗?

  这时,浓郁的黑烟已经从其他窗口冒出,热浪扑面而来,灼热的气体灼烧着每一寸呼吸,张志鹏一个转身,几个窜跳,跑回家时已脱掉上衣,毫不犹豫伸进水桶,顺手扯起一块毛巾,快速返回火场。浸湿的衣服也已穿在身上,毛巾捂住口鼻,尽量阻挡空气中刺鼻的浓烟。一低头消失在楼道浓重的黑烟里。

  霎时,浓烈的黑烟带着烫人的温度将他包裹,每一步都在“瞎走”,烟尘随着灼热的空气一起流动,飞入眼中的烟尘颗粒如同砂砾,刺痛无比。好在很能挤出泪水,就在眼睛的一张一合间,费力找寻着楼里可能出现的人。

  突然,张志鹏脚下一阵钻心的刺痛,接着便是天旋地转。张志鹏倒在地上,瞬间失去方向。他在浓烟中摸索着站了起来,又蹲下。摸摸台阶,才知道上下楼梯的方向。摸摸脚有血流出,应该是扎进了钉子。身边的烟雾仍旧浓烈刺目,他只得闭上双眼缓缓神,随后无奈退出来。

  一个急切的声音响起:小女孩的弟弟还在屋里。

  真的吗?

  真的!

  这可咋办?已经进不去人了。

  惊慌笼罩着人群,有人已经流泪。

   张志鹏揉了揉刺痛的双眼,惊愕间,再次冲回家里,找出抽屉里的手电筒。手电筒是张志鹏每个假期帮父亲拉砖时候常用的手电筒。拉砖是每天凌晨三点就得起床,出门上路离不开手电,那只手电筒陪伴他多年,它在家里的摆放位置,张志鹏早已烂熟于心,所以拿到手电筒再次冲进火场不过几个呼吸间。

   此刻火势持续加大,浓烟从楼道内翻卷而出。

  张志鹏脚步不停,再次冲进浓烟中,没有视线,他只得依靠强悍的记忆力,和手电筒模糊微弱的光线,辨认着周围环境,终于凭借着他强大的直觉,摸索着走到三楼。逼人的浓烟呛得他喘不上气、睁不开眼。张志鹏感觉到了强烈的身体不适,头晕恶心、站立不稳。这提醒张志鹏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那个小男孩。

  他艰难地扶着墙壁,走到门口,好在屋门敞开着,张志鹏庆幸大家救出小女孩后门没关上。他记起刚才有人说小男孩叫元康,就喊了一声“元康”,瞬间嗓子被灼热的烟尘封闭。急忙闭嘴,用毛巾捂紧。快步走进屋子,蹲在地上,在低层较稀薄的烟尘中寻找小元康。

  隐约看到有床的形状,他快速爬行几步,由于心情太过迫切,张志鹏没注意脚下,脚面不知道碰到什么,突然的疼痛使他叫出了声。额角瞬间冒出汗水,与此同时,手上捂着口鼻的湿手巾也掉落在地上。

  刺鼻的浓烟瞬间插进他的鼻腔,张志鹏猛烈的咳嗽着,作为医学毕业的他,深深知道如果不尽快出去,等待他的只有吸入性呼吸道损伤,不仅影响呼吸功能、损伤气道,更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器官的衰竭,这是不可逆的!

  手电筒和湿毛巾一样,掉落在了地上,好在手电筒散发的光线很容易就找到,湿毛巾就没有那么好找了,张志鹏打着手电筒摸索着,终于在身后找到湿毛巾,重新覆在口鼻上,这才让头痛欲裂的感觉,稍稍有所缓解。一边是可能留下后遗症的呼吸道刺痛,一边是年岁尚小的孩子。他没有一丝选择,咬着牙坚定地继续朝前迈去。

  他不能不管,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丝希望……

  屋内里烟雾弥漫,视线模糊,张志鹏凭借着手电筒朦胧的光亮,逐渐摸到了一个门框。刚走了几步,张志鹏就感觉到不对,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到拐角的沙发,正是他之前来过的,他再次在浓烟中迷失了方向!

  张志鹏不由得呼喊小元康的名字,每呼喊一声,湿毛巾的些许蠕动,黑烟就如同找到了宣泄的缺口,迅速钻进来,黑烟带着刺痛灌满口腔,喑哑撕裂的声音让他的心再次跌落谷底,这样的声音,被火苗的噼啪的燃烧声中淹没,张志鹏都听不太清,更何况小元康呢?

  就在张志鹏快坚持不住时,他又摸到一扇门,跨步进去,朦胧中看到一张床,快速近前,床上躺着小元康!

  手电筒的光束在孩子的脸上扫过,小元康蜷缩着身子,浑身上下落满烟灰,闭着眼一动不动,已经昏迷。

  张志鹏毅然将自己嘴上的毛巾捂在了小元康的口鼻之上。那一瞬间,张志鹏感觉头痛更甚,仿佛撕裂般,他拦腰使劲,抱起了小元康护在怀里,踉跄着一刻不敢停歇脚步,将小元康抱出了火场。

   

  2

   

  张志鹏将小元康轻轻放在地上,作为一名医学生的专业判断,此刻小元康已深度昏迷,身体发软,满脸黑灰。他来不及喘息片刻,凭借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立即就地为小元康实施抢救,畅通气道,清理干净口中的烟灰后,不断地心脏按压、做人工呼吸。

  邻居们围上来,发现张志鹏只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便担心他的急救措施是否专业,那样不但救不了小男孩,还得背上失误的过错。对小男孩对他都没有好处,于是有人提醒,“小伙子你先歇歇,还是叫专业的医生来吧。”

  张志鹏来不及解释,他心里知道,目前别无选择,只有抓紧时间,抢救生命。

  时间,在静止中流逝。

  人们屏住呼吸,紧盯着张志鹏的呼吸,期待着小元康的呼吸。

  张志鹏脸上的汗水混杂着烟灰,滴落在手背上,小元康仍旧没有苏醒过来。他喘息着不敢停下来,救援的黄金时间,一刻都不能耽误。

  邻居看不下去了,纷纷劝他,停下吧孩子,你也尽力了。

  张志鹏说,再试试!再试试!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

  大约十分钟,像生命一样漫长的十分钟,在张志鹏不间断的紧急救治下,小元康渐渐有了呼吸,瞳孔对光反射有了反应。

  醒了,醒了。

  众人激动地叫出了声。

  可张志鹏知道,小元康还是没有脱离生命危险,小元康和姐姐面部、四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烧伤,需要迅速就医,他大声招呼邻居谁有车,于是男孩和姐姐被及时送到张志鹏实习的解放军第261医院。

  为了防止意外,去往261医院的路上,张志鹏一路陪护在姐弟俩身边,贴心地安慰着小姐弟,并及时与医院的急诊科取得联系,报告着病人的情况,为医生做好相应救治准备工作提供具体情况。到达医院后,张志鹏又跑着为孩子挂号,直到医护人员开始紧急救治,孩子转危为安后,张志鹏才在走廊的长椅上坐下来喘口气,嗓子依旧火辣辣地疼。

  而后悄悄离开医院。

  小元康的父亲当时还在通州打工,房东的一通电话,他心都跳到了嗓子眼,急的他原地打转,恨不得立马飞奔到孩子们身边。五分钟后,房东又来电话,说孩子已经被一个年轻人救了出来。小元康的父亲才哇地哭了出来。

  张志鹏当作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并没有放到心上,也没有跟任何人提及。

  直到大约半个多月后,小元康的父亲多方打听,得知了他的姓名和所在的医院。为了表达感谢,小元康的父亲将一面锦旗送到了解放军第261医院,医院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得知此事,在医院中传开。

  这时候张志鹏才知道,他已经成为了大家口中的“见义勇为的救火英雄”。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当时这所实习的医院领导将这件事情汇报到了上级,并且为他申报了“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将这件事树立了典型,他也由此被部队医院荣记了个人“三等功”,荣获河北省省级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荣誉,张志鹏感到意外和激动。曾有人问他,当时三次冲进火海是怎么想的,张志鹏答道:“其实当时的我并没有想那么多,作为一名普通的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这事是我遇到了,我认为如果是换做别人也会这么去做,但是这件事既然让我遇到了我就要尽自己的全力将孩子救回来。”

   

  3

   

  阴山山脉向东一个响亮的甩尾,到张家口崇礼这一带,化成万马奔腾的大马群山。燕山绝然伸出西延的长臂。在崇礼这块土地上,与阴山有一个几亿年的握手,轰然握成了高高的桦皮岭。

  桦皮岭南麓的密林绿草间,生出一股淙淙流淌的小溪,流成小河的时候,遇见一个山村叫南山窑。溪水在这里也有了名字,叫清水河。清水河作为永定河的源头,不但流淌成张家口的母亲河,还一流流到海河里,一流流到渤海湾。

      清水河畔,总是晃动一个孤独的少年。红色的朝阳,红色的夕阳中,那个细小的背影,总是黑色的像夜。有时会有一条小柴犬跟在身后或跑在前面。少年叫张志鹏。

  小升初的最后关头,张志鹏收起掏鸟摸鱼的性子,早早地钻进被窝。养足精神第二天好有一个最佳的状态参加考试。由于睡得早,半夜被尿憋醒。发现一起睡在炕上的父母没了踪迹。连行李也不在炕上。只有姥姥坐在炕头不安地看着他。

  我娘他们呢?

  去北京了。

  干啥去了?

  拉砖,给你挣学费。

  哇——

  张志鹏下地刚挪到锅台上,坐在那里嚎啕大哭。

  一直哭到天亮。

  姥姥说,别哭了,今天不是考初中吗?

  张志鹏用凉水冲了一把脸,背起书包去考试了。

  这是父母第三次丢下张志鹏,每次一走就是两三年。回来待上半年,在某个张志鹏熟睡的夜晚,悄然离开。张志鹏在有妈妈的夜晚,总是抓着母亲的手睡,但还是抓不住父母坚定离家的脚步。一次梦到妈妈前边跑,他在后边哭喊着追,天上忽然飘来一朵云,雨水瓢泼而下。他抹了一把脸,醒了。真有雨水滴在脸上。抬头看到妈妈哭红的双眼。妈妈赶紧抽手,已经来不及了。张志鹏抓着妈妈的手一夜不松开,父母只得推后几天外出打工。

  一日阳光很厚,从南山那片紫桦林稍一路铺展,担过一道山梁,越过山脚下清冽的清水河,覆盖村前的庄稼地。一个人,一头牛,一张犁,在阳光里慢慢地走。像一句无言的独白,在泥土味儿风里说了很久很久……

  犁是铁犁,牛是黄牛,人是没有牛腿高的孩童张志鹏。他个头没有犁扶手高,就用双手捧抱着犁的扶手,跟在牛后面一载一歪地犁地。

  张志鹏5岁就追着父母在地里干活,庄稼幼苗时,他分不清草和苗,庄稼长高了,他又拿不动大锄。只在秋收的季节,跟着父母拔蚕豆秧、拣土豆。7岁就会赶牛犁地,种地、锄地、收割,俨然成了一把庄稼好手。只为能和父母待在一起,不想过那种想念父母的日子。同时他认为只要多打粮食,就会有学费,妈妈就不会外出打工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理解了父母的艰辛,更发现了自己的责任,他是家里的长子,他要负起责任。替这个家,替父母分忧。

  靠山吃山,崇礼的大山靠得住。只要勤劳,一年四季都能有收获。春天挖药材,崇礼有各种中草药200多种,每到周末,张志鹏就扛着䦆头背着袋子爬上大山,赤芍、防风、柴胡、黄芩、玉竹、黄芪、狼毒花都是他挖的药材,因为力气小,他最喜欢挖柴胡和狼毒花。柴胡入地不深,一䦆头下去,就会连根挖起。狼毒花一般长在庄稼地畔,都是黄土或黑土,虽然根子扎的深,但还是能挖的动。夏季摘山杏,满坡的山杏树挂满青紫的山杏,价格高但杏树不高,小学生张志鹏还能勉强够得着。采蕨菜、黄花、山韭菜,都可以拿到县城的集市上卖。秋天摘榛子、采蘑菇。集市上都很抢手。秋天青草成熟,这个季节割下的草,能够存放一冬一夏不沤,每到这个季节,张志鹏都会在袋子里装上一瓶水、一个馒头、一块磨刀石,然后提着两把镰刀上山割草。提着两把镰刀,是减少磨刀的时间。

   

  4

   

  那年暑假,张志鹏的母亲回乡取衣服,他抓着妈妈的胳膊不松手,妈妈说服了姥姥,答应带他去北京,这是张志鹏第一次去北京,临行前激动的一夜没睡。

  北京,张志鹏自从会写这两个字,就开始向往。感觉就是神话故事里的仙境。如今北京终于在眼前了。可身在“仙境”里的他不是“神仙”。

  父母在沙河镇租的房子,张志鹏依旧感到新鲜,屋前屋后转个够,转的累就睡得死。半夜被汽车发动的声音吵醒,翻身不见父母。他循声追出院子,父母坐在车上冲他笑,妈妈用高过汽车发动机声音说,快回去吧,小心着凉,我们去拉砖了。张志鹏说等我,冲回屋子扯起一件衣服返回院子,跳上卡车。妈妈把他拉下来,塞进驾驶室。

  北京的太阳,像张志鹏儿时烧红的铁锅,直扑面颊的热使人窒息。儿时妈妈心疼追到地里干活的张志鹏,让他提前回去做饭。一次他忘了给锅里加水。闻到糊味,揭锅的瞬间,烧红的铁锅热气逼人。砖卡子有些烫手,他在手里搓搓,一砖卡子能提起四块砖,10公斤重,张志鹏有些吃力。汗水流的多了,身子会不觉得热。父亲在车上放了一个大水桶,张志鹏就总是把头伸进桶里马一样喝水。一天下来,摊在床上骨头立马散了架,疼得他龇牙咧嘴。妈妈心疼的掉眼泪,他说妈妈我不累,就是这床没有咱家土炕平,躺着硌肉。

  父母拉砖没日没夜,在北京地区的砖厂和工地穿梭。房山、顺义、房头沟、延庆、昌平等来回跑,一车装三千块砖,重五吨。由于装卸费力费事,加上路途遥远,一天最多拉两趟,一车赚一百块,装卸都是自己。冬天也不闲着,储存上春天卖,还能多挣点。张志鹏就暑假寒假都到北京帮着搬砖。当时种地收入微薄,读书生活根本不够,张志鹏只知道自己是长子,从来没有年岁的概念。

  “责任”被父母从小种在心底。

  犁犁是张志鹏的小柴狗,为什么叫犁犁,他也记不清。和山里孩子的乳名一样,都是瞎叫。

  姥姥说,瞎叫个名字算啥,人都是瞎活着呢!

  好多人都说姥姥这句话堪比鬼谷子,张志鹏却一直不认同,只是姥姥说的就等于鬼谷子说的,不容反驳。人怎么能瞎活着呢?起码得像父母一样,承担起一个父母和儿女的责任。整日低头干活,抬头擦汗。所有辛苦都和酒一起喝到肚子里。

  还有百合花,开在山野没有一点土气,换句话说,土气也是人间正气。野百合和犁犁是张志鹏两个最好的朋友。儿时,张志鹏由于多了几分沉稳,玩儿伴很多,每到吃饭时,总有几个孩子围在炕沿下等着张志鹏放下碗一起去“野”。他们都喜欢吃野百合的花朵和根茎。花朵酸酸甜甜,根茎绵绵甜甜。尤其是放在锅里蒸熟,味道更是几天不忘。但张志鹏始终不舍得吃野百合的一切。在他眼里,野百合就是圣洁。父母不在身边的童年,有柴狗犁犁跟着他,在野百合的花间游走。使他的童年没有孤单,并且充满了爱。这种爱长在他的生命里。

   

  5

   

  2010年9月的一个正午,从一座医学高等院校大门吹出的风有些热情,张志鹏就有无名的兴奋。那风比家乡的风热了很多,但不影响张志鹏对这里的亲切感。这所大学将是他人生路上的一个新起点。父母的爱、姥姥的爱、犁犁的爱、野百合的爱,把他一个农村娃托举到这所大学,他是一个大学生了。一个学医的大学生。

  从教室到食堂31步,从食堂到宿舍70步。他的步是一大步,近似于一米。是父亲教他丈量土地用的步。这种步是传统种地的必备技能。丈量土地,横竖一走,算出的面积和皮尺拉出的亩数几乎相等。抓籽粪更需要丈量好土地,比如一亩土地堆了八堆羊粪,把一亩地需要的25斤莜麦籽掺进八堆羊粪,那么怎么保证把八堆掺着莜麦籽的羊粪,能从头至尾均匀的甩到垄沟里?这就要计算出一亩能犁出多少垄沟,每条垄沟大致甩进多少籽粪。这不是一般智商能够计算出的。张志鹏读小学时就算得快,还会一般庄稼人不敢做的甩籽粪。老辈庄稼人都夸他。

  每天的学习生活,顺便完成了对大学校园的丈量。对校园就有了和家乡一样的感情,校园里的老师同学,就自然成了乡亲。乡亲乡亲,就是亲人。所以当看到舍友李兵朝同学,行走不便时,就抢过饭盒说,你的饭你的水你的需要走路的活我包了。

  李兵朝的饭盒不长不宽也不厚,张志鹏拿在正合适,他把饭盒的把手扣在盖子上,一手掐住饭盒比划给李兵朝看,意思是这饭盒就是为他的手生产的。李兵朝就不好意思地笑。宿舍有个桌子,舍友们用来放饭盒,每天张志鹏都把李兵朝的饭盒和自己的饭盒挨着放,不让李兵朝动。一溜暖水瓶,排队立在墙角。瓦蓝的颜色,像极了家乡的天空。张志鹏说我就喜欢这个颜色,你得让我每天多拿一个去打水,不然我会想家的。李兵朝看着被张志鹏抢走的暖水瓶,依旧不好意思地笑。

  那日教室闷热,教授讲出一脸汗,同学们听出一脸汗。而苑芳华同学脸上的汗水不一样,形成了汗珠。最先发现苑芳华汗水不一样的是张志鹏,苑芳华突发血尿伴腰部疼痛。张志鹏掺着他到门口打车,直奔省二院,经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由于发病突然走得着急,苑芳华没带够钱。张志鹏拿出身上的生活费缴了检查及治疗费用。并且精心照顾他,直到同学的父母来校把他接走。

  三年的同窗时光。每天都有温暖的太阳走进宿舍,还有那些月亮走进来的温情之夜。

  长三步,宽五步的宿舍,满满当当都是爱,溢出宿舍,溢出校园,溢出张志鹏的大学生活。

   

  6

   

  大学期间,张志鹏入了党。

  除了追求入党,张志鹏还迷上了技能操作,由于平时勤学苦练,使得技能操作一直属于班级的优等水平,被列入2012年河北省临床技能考核大赛的候选人。在准备参赛的一个月时间里,他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因为他深知自己是代表学校参加临床技能考核,不能给学校拉低分数。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时间加紧练习。尽管没有入选最后的考核,但是这些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知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为止,张志鹏一直非常感谢给予他鼓励和细心指导的张凤华老师和李双英老师。

  专研知识,是张志鹏从小长进骨子里的性格。救死扶伤是张志鹏的梦想。专研医学知识,便成了他下意识的习惯了。

  张志鹏喜欢身穿白大褂在走廊里疾行的感觉,能帮助病患解除病痛的愉悦,让活力充满他的身体。他喜欢看到病人眼里起死回生的欣喜,喜欢他们眼里无限的信任。

  于是,他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认真对待每个工作日。

  张志鹏喜欢一个老旧的比喻,东天泛起鱼肚白,不是喜欢是一直没忘记。因为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日出的场景。虽然日出之前不单是鱼肚白,还有鱼肚红、火烧红。但他还是喜欢鱼肚白,因为鱼肚白显得安静。张志鹏每天早上6点30分起床,起床后是坚持多年温顾专业知识的时间,这个时间需要安静。

  每天7点10分,他踩着风到达医院。晚上下班回家,张志鹏接着“上班”。阅读一些最近更新的自己相关专业疾病治疗指南。张志鹏追求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的理念,决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2022年1月中旬,张志鹏的诊室推进来一位老人,痛苦扭曲了堆满皱纹的脸,有汗水在这些扭曲的皱纹里淌出。

  老奶奶叫李元春,74岁,北京市昌平区人,她因腹痛、腹胀伴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周来医院就诊。家属说老奶奶因长期间断出现肠梗阻症状多年,曾于北京多家医院就诊、治疗,均效果不明显。

  老奶奶极力将眼皮睁开一条缝儿,有散淡的光射向张志鹏,嘴唇抽搐了几下,缓缓推出几个字,张志鹏勉强听得清,医生,救救我!救救我!

  一旁老人的女儿有泪不擦,说这都折磨她十几年了,我们帮他掏,她哭,自己掏也哭。太折磨人,关键是持续十几年的折磨,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

  娘俩抱在一起哭。

  张志鹏当即安排住院,亲自跑前跑后让老人以最快的速度办理住院,不为别的,只为老人能提前一分钟解除痛苦。老人住院后,张志鹏完善了需要的相关检查,最后确诊为肠梗阻。积极施治,抗感染、灌肠、通便、补液……

  当班时,张志鹏总是多往老人病房跑几次,观察和询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2天后腹痛症状明显好转,1周后腹痛症状消失,排气、排便通畅,肠功能恢复后出院。

  张志鹏每天重复着自己的工作,一个又一个老奶奶来到他的诊室又离开。他喜欢看见他们临走时的笑脸。

  直到2022年2月2日,李元春老奶奶为感谢他祛除顽疾的恩情,将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妙手仁心的锦旗送到医院。

责任编辑:苑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