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
护魂使者
2022-09-05 来源: 张家口新闻网A+
题记:
我愿用余生的繁华,换你还没走过的流年;我也愿用一百年的守候,换你魂灵的孤寂。循着你的血路走,我们走进了万丈光华,走亮了身后的世界。
1 激战西大店
这一带基本都是绿树葱茏、群山环绕的村庄,幽静、美丽,民风淳朴,看起来是个远离世俗纷争的所在,其实不然,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这一带成了兵家力争之地。
1948年9月,解放军某部十三旅一大队骑兵一连临时驻扎在这个村子里——战海乡鱼儿湾村。来的这些骑兵正值青春年少,一个个英姿飒爽、精神抖擞,而且这些孩子们举止有度、行为合辙,还时不时来点儿义举,帮村里的老大爷挑个水,或者给老大娘抱个柴,早晚都要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不拿群众一针线……
鱼儿湾的父老笑咪咪地仰望着这一队娃娃兵,这些孩子看着就有出息,后面那几个后生跟我家二小一般大小,赶明儿个叫二小也跟着他们当兵哇。部队里会教育人!哈哈。
农历八月十四这天下午三时许,骑兵连接到上级的命令,全歼逃窜到双爱堂西大店的国民党顽匪!战情急,任务大,战士们不敢懈怠,快马加鞭,如期赶到了目的地。到了双爱堂才知道敌人共有三百余人。
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拉开序幕。四十来名骑兵战士对决三百名国民党顽匪,敌我人数悬殊,但这些小伙子们斗志昂扬,因为之前都谋划好了,他们相信,此战必胜!一个个紧握武器,盯着敌人的眼睛里充满仇恨,恨不得立刻跑过去杀光这些顽匪而后快;他们彼此对视时却都是会心一笑,计谋在胸了,还怕什么?稳操胜券!赶紧消灭了敌人回去吃月饼。
随着连长的一声“打”,“啪啪啪”,清脆的枪声划破山谷的宁静。敌我交火,战斗开始。打着打着,他们发现,有一个方向三三两两地闪现出敌兵身影,还越积越多。
敌人的增援队伍来了!
连长的脸上掠过一丝慌乱,但很快镇定下来。
赶来的敌人把热火朝天的战场围了一个圈儿。
战情突变,原已部署好对敌人的包围却遭到赶来增援敌人的反包围。不过好在担任警戒的我三连战士火速增援,又将敌军围困。
双方混战在一起,骑兵连的战士神情冷峻,对准敌人狠命打去。可敌兵好像越打越多。战况空前紧张,轰炸猛烈,机枪狂吼,炮弹开花,战马哀鸣,人的肢体分家;鲜血飞溅,硝烟弥漫,战火遍野,殷红的血流夹杂其中。
一时间战场上死伤无数。
包围圈里更是尸横遍野。哀嚎声、哭喊声、轰鸣声,声声震天撼地;骑马战士,徒步战士,一个个都浴血奋战。无论下一刻的战情怎样变化,我们的战士都临危不惧,此时此刻只需拼尽全力杀敌,以一当十在双爱堂战场上绝对不是神化传说。
由于寡不敌众,战士时不时地受伤,鲜血和炮火一起飞溅。这些血肉模糊的躯体只要一息尚存,依然在坚持战斗着。时间一点儿一点儿消逝,敌人包围圈儿里的战士能征战的越来越少……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昼夜,也就是那年中秋佳节的黎明时分,机枪炮弹的声音逐渐稀疏,战火终于熄灭了。
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后赶来的战士们已经清理完了战场。
这儿,双爱堂这块儿战地,之前的所有又都归于寂然。只有几缕秋风夹着浓烈的血腥味儿,还在东一头西一头地寻找着什么。
2 掩埋遗体
天高云淡,月饼飘香,战海乡鱼儿湾村里没有一点儿中秋佳节的欢乐气氛,所有男人和桌上的月饼一样,都神情肃穆、缄默不语,女人们泣不成声。前一天生龙活虎的娃娃兵还为他们提水劈柴扫院子呢,此刻都残缺不全地横卧在村民们面前。有人少了一只胳膊的,有人断了半截小腿的,还有人脑壳中弹,脑浆血迹模糊了脸面的,一个个还浑身裹着炮灰和血泥……
一天前,四十一名战士整装待发;一天后,回来的却是三十六具遗体,原来生死就在弹指间。
双爱堂战役中,十三旅一大队骑兵一连仅剩五名幸存者,三十六名骑兵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埋了吧,可怜的孩子们!”终于有一个男人说话了。
“不!咱们……咱们得让孩子们干干净净地走。”村民李明珠声音低沉,但语气坚决。
“对!如果那一刻他们不拼命,咱们这一村子男女老少就都没命了……替他们洗洗。”另一村民当即表示赞同。
“天不假年!可怜的孩子们,连长最大,三十岁,那几个孩子只有十几岁啊,虎头虎脑的人芽芽啊!他们的父母知道了,还不得哭死?”
一个老妇人一边抽泣着说话一边蹲下身子,开始给她跟前的一位战士揩脸上的血迹。李明珠和村民一起挑水、烧水,准备为这些烈士们清洗污渍。
当然,跑来跑去的人群中有一个半大小子——李勇,李明珠的儿子,也是我这篇报告文学里中要主要书写的对象。他是村里的基干民兵,在解放军战士驻扎鱼儿湾村期间,李勇负责放哨工作。几天的交往过程中,他仰慕起这些年龄和自己差不多的解放军战士,这些战士也喜欢淳朴憨厚的山村后生。他们刚刚成为好朋友,灾难便来了。
李勇也是双爱堂战役见证者之一,他亲眼目睹了这次劫难的始终,亲眼目睹了骑兵一连三十六名战士在浴血奋战中一个个倒下又起来再打、起来又被打倒最后壮烈牺牲的整个过程,亲眼目睹着他心目中的英雄们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的遗体。李勇心如刀绞。
此刻,他听命于父亲李明珠。父亲一会儿要他提水,一会儿要他拧毛巾,一会儿又该倒掉污水了。无论干什么,他的眼泪都如汩汩流淌的小河水一样。晶莹的泪珠儿落落到了战士们的遗体上,掉进了血污里。他觉得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了他们这些老百姓的举家团圆,是战士们用生命保护了这方土地的平安。
鱼儿湾的众乡亲清洗干净了战士们的遗体,又到村外准备寻觅一块儿配得上这些有着崇高精神英雄们的墓地。村西边的小山坡上环境幽静、视野开阔。“就这里吧!”李明珠又用眼神询问了一下身边的村民,众人点了点头。于是,这一片土地成了三十六个孩子们以后的归宿。挖坑、下葬、培土、立碑,因为事出紧急,一时间没能刻出石碑,“干脆用木板吧”一位村民建议到。“也行,就拿木板代替吧。”,李明珠拿起毛笔在每块儿木板上写出烈士们的姓名、生卒年月。每写完一块儿木制墓碑就下葬一位烈士。除了必要的指令,谁都是紧抿双唇,满腹悲情,一脸戚然。三十六名烈士三十六座新坟,送葬的村民集体站在墓前垂泪默哀,丧葬仪式完毕,各自回家过他们的没有欢笑只有眼泪却举家团聚的中秋节去了。
墓地里只剩下李明珠和李勇父子俩,他俩又往每座坟上培了几锹土,李明珠对眼含热泪的儿子说:“这些孩子太可怜了,至死都没看亲人一眼,他们的父母也不知道在哪里,战火连天的,也不好找,以后咱们就是他们的亲人,守着他们,祭奠他们。”李勇使劲地点了点头,又一拨清泪洒在了坟前。他哽咽地说不话来,但他知道,现在鱼儿湾所有父老在举家团聚,过中秋佳节,而这些长眠于地下的战士们,没能跟家人团圆,没能吃上一块月饼,李勇心中又起遗憾。于是,他就在心中许下诺言: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守护他们。就是这句承诺,让李勇坚守了整整七十载。
3 采访亲故
接到书写任务,就被这个以生命捍卫、用生命守护的事件感动了。第二天,我、卢主任和司机王师傅一行人起了一个大早驱车赶到战海乡鱼儿湾村,拜访了李勇老人的家人。因为那位用一辈子守候烈士英灵的老人李勇还是被时光抛下了,于2019年以享年九十多岁的高龄离世了。老人一儿三女,长女六十多岁了,儿子和两个小女儿都到外地发展去了,可以接待我们的只有李勇老人的长女婿王金荣,可王金荣也没在家,他打电话给乡里随行的同志说:自己在往回赶的路上,十分钟以后肯定到。
十分钟的时间不长,但是如果用来等人是很煎熬的。于是我信步走出那个大院,在胡同的拐角处看见几个老人家正坐着晒太阳,走过去试图加入她们的家长里短。拉了几句家常,我便问:道德模范李勇为无名烈士守墓的事情,您老知道吗?
那位阿姨红脸堂、胖身材,六十多岁的模样。她疑惑地告诉我:我们知道李勇一直照看着西山坡上的坟墓,但是不知道他是什么模范啊。
我一时语塞,仔细想一想,开始为自己的名利心理羞愧,老人惟愿守护英灵,一些炫人眼目的繁华他并不在乎,所以邻里都不知道。那阿姨没觉察到我的难堪,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了她从父辈那里听到的关于李勇老人的故事。
几个故事结束,我要拜访的人终于出现了,李勇的女婿王金荣开着一台大型拖拉机,在众人的仰视中驶进了院子。他六十多岁,鞋子、裤角上沾满了泥土,脸上多皱,但精神矍铄,还挺健谈。他把事情的始末讲了一遍,言语之间掩饰不住对岳父的崇敬之情。
我笑着问,“人家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我看您不止是李勇老人的半个儿子。”
王金荣憨憨一笑说:“当然不止!他老人家有四个儿女,但跟我这个外姓人最投缘。所以老人不能自理了,只愿意住进我家,他们三个都不在村里,端汤递水,喂饭喂药,我一个人全揽了。老人家还嫌他亲闺女服侍不方便呢。”
“但打动了我的是信任二字,”王金荣继续说,“老人那么多的儿孙当中最相信的是我!他要把他经营了一辈子的烈士陵园管护工作交到我的手里,但是老人提了一个条件,我必须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他更相信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
这样的语言好像只有在革命题材的影视剧里才能听到,今天我却清清楚楚地听见了,是这位道德模范用来警示他后人的。这话不假,必须是实实在在年复一年的守护;这话不大,只需举手之劳,而且是在方圆之内,也并非一辈子,不过余生的时间而已;这话不空,务必是诚心的祭奠和不远处的陪伴。遵守誓言,何其容易,只要不挪地方老死故里;却又何其艰难,必须抵得住诱惑,扼杀欲望,远离那花花世界。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脸颊上挂满了泪水。
我提议要循着老人生前的足迹走一走。于是我们几人怀着满满的崇敬和深沉的怀念朝西山坡走去。连绵起伏的群山,蜿蜒曲折的村村通水泥路,看上去挺近走起来却很远,所以我们走这一路并不轻松。王金荣却说,这条水泥路修好有四五年了,可惜我的老丈人没福气走这样的好路,一次都没走过,老人家走了七十年的山路!
不知咋的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三步一跪到布达拉宫朝圣的虔诚信徒,难道说李勇老人把誓言也坚守成了一种信仰?
昂首就是湛蓝的天空,抬眼便触着身披绿色花衣的青山,梯田呈各种振奋人心的图案,微风坲过脸颊,心中居然产生了一种久违了的惬意。一转身,我们要找的地方横在了面前。白瓷砖围墙,银色金属门框,门框中央镶嵌着四个镀金大字“烈士陵园”。再往里看,松柏苍青,芳草萋萋,十二个墓碑排列得整整齐齐,犹如当年的娃娃兵们整装待发的模样。心中升起的那点儿惬意立刻变成了肃穆。岁月轮番,沧海桑田,七十载已逝,入得园来,心情还是变得沉重起来。
我们都不说话了,站在墓碑前默默地悼念着这些英烈们。可敬的人啊,无论有多年轻,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得无惧死亡,而且随时准备用豁出生命的方式来护卫生命。风吹青草嘶嘶作响,我好像听见了英烈们在感慨——
这么深幽典雅的园子,
这么多惦记着革命烈士的人。
我们用鲜血换回的生命啊,
懂得回报!
他们拿真诚守护的我们,
含笑九泉!
……
往回走时,我们表面沉静,心里却在翻江倒海,因为那三十六位无名烈士,因为七十年守护的李勇老人,也因为打算以余生守候的李勇老人后人。
4. 随父守护
我捋了捋采访所得的材料,接着讲这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从1948年中秋节开始,这片墓地成了李明珠和李勇父子经常光顾的地方。那时,西山坡不是现在这般景象,而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野地。有一天,父亲李明珠说,世上的事情讲究个匹配,了不起的英雄,存身的应该是好环境。咱们爷儿俩得建设建设西山坡。李勇点点头,他早有此意,高尚的灵魂必须寄于配得上它高尚的居所。于是,从第二天早上开始,父子俩拿着铁锹、镐头,到山坡上归置石头、平整土地。干着干着,他们的队伍庞大起来了,原来鱼儿湾的父老都惦记着这些没有亲人守候的英灵们。只要不是农忙,这儿就有建设者。而李勇即使在农忙之际,也总是从生产队下了工,放下农具、扒拉几口饭就过来了,哪怕他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有人在,就有说话声,沉闷的墓地有了声响,正好和这些革命激情澎湃、少年而殁的精魂们相互应和。
十月初一、除夕、清明节、中元节,都是这一方百姓扫墓祭奠的日子,也是李勇跟随父亲上西山坡凭吊先烈的日子。一般情况下,他俩在前一天徒步十多里去集市上买各色水果,再备上月饼,月饼是每次祭奠的必需品,因为战士们在出征前曾经戏谑道“赶紧消灭了敌人回来吃月饼”,可惜他们却没吃着那年的月饼。想起这些李勇就泪流满面。所以,每次祭奠无论多艰难,他都得弄些月饼来。
有一年大旱,到了秋天几乎没有收成,家里缺衣少食。到十月初一了,厨房里根本就没有可吃的东西,更别说月饼了。李勇屋里院里转了两圈,一扭头看见一只在院子里到处觅食的老母鸡,便要杀了祭奠烈士,母亲上前拦住,李勇哭着哀求母亲:“咱们再难还活着,他们都牺牲了……”母亲扭不过他,只好放手。煮了鸡,他又挖了些野菜,做了一些菜团子当做月饼。等李勇再次洗干净手后,先将祭品分成三十六分后,他们父子将每一份恭恭敬敬地放在墓碑前,接着摘下帽子,深深鞠躬。李勇咽了一口口水,忍着饥饿便跟英灵们拉起了家常:“同志们,我和父亲来看你们了。今年的月饼用野菜做的……”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时间老人毫不懈怠地催促着这世上的一切。李明珠笔直的脊梁变成了一张弓,跟他一起管护烈士墓的老伙计们陆陆续续地走了。在一个清明节里,李明珠上了一趟西山坡,头晕目眩,浑身乏力,最后还是颤颤巍巍地站在了烈士墓前时,他喘着粗气招呼过正在摆祭品的儿子李勇说:“儿啊,爹老了,以后这个重任恐怕得落到你一个人肩膀上了。记着,别叫他们觉得孤单了,这些战士没有父母亲人守着,可怜啊!也不要忘了,当年没有他们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鱼儿湾老百姓了。人生在世,什么都没有“义”字重要。”说着话一行浑浊的老泪顺着深深浅浅的皱纹匍匐前行,最后消失在一条“沟壑”里。李勇热泪纷飞,他冲着父亲猛烈地点头,语气坚定地说:“我会一辈子守候的!”
从西山坡回家没到一个月,李明珠溘然离世,李勇满腹悲情地为父亲送了葬。他哀叹完父亲生命的陨落,又开始担忧另一件事情,老人们走了,父亲不在了,他守护着烈士墓,他百年之后,或者生病了,又有谁愿意去看望那些孤独的魂灵?受人滴水之恩,该当涌泉相报,何况受了人的鲜血和生命!不行!不仅自己不能忘记这沉甸甸的恩情,自己的后人也不能忘记!鱼儿湾的村民都不能忘记这些英灵们!他绝不让这三十六位烈士的革命事迹淡漠在时光里!
5勇于担当
李勇先以村干部的身份组织村民讲述西爱堂战役、讲述烈士们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故事,又召开党支部会议为党员讲述,召开村民大会讲述,他在村委会讲,他在学校里也讲。时隔多年的今天,有一位叫李占军的村民依旧清晰地记着当年的情形,他说:“我们上学的时候,一到清明节李勇老人就领着我们去扫墓,给我们讲当年这些战士们是怎么牺牲的故事。”
有一年的清明节,李勇刚带着孩子们离开烈士墓地,几头没有主人牵制的牛循着香味就来了,不但吃了祭品,还爬到把坟头上吃草的,左一犄角右一蹄子地祸害,犹如肆意践踏别家土地的侵略者,把烈士墓地翻了个底朝天,然后心满意足地甩着尾巴出来了。这时,心急火燎的主人也赶过来了。
事后,李勇带着满脸愧疚的闯祸牛主人在烈士墓地的周围用木栅栏围了一圈儿。第二天一早李勇做起了这一片土地的美容师,拆拆剪剪,修修补补,培培土,垫垫坑,种上最美的花卉,植下最绿的树木,用捡到的材料摆出最能突出烈士精神的造型。在这片天地里,为了视觉舒服,他真正煞费苦心。那一阵子,李勇在墓地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更长,地下长眠的烈士则成了他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人。
烈士墓地的“遭劫”还让李勇产生了另一个念头,他得替这些战士们寻找亲人,让漂泊在外的英灵魂归故里!于是他拿着一张写好的寻人启事开始联系各家报纸刊登、向电视台寻求帮助。苍天不负苦心人,烈士们的亲人真的来了!他们抹着眼泪,朝着李勇千恩万谢,然后带走了烈士尸骸。李勇站在西山坡上,目送他们远去,一直到身影消失,心中却如同作别骨肉亲人那样恋恋不舍。但是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的传统,回家了谁都安心。一个、两个、三个……二十四个,二十四位烈士回归故里,李勇流着眼泪送别了二十四次,心中既欣慰又惆怅的情愫翻腾了二十四次。
烈士墓地还有一次“劫难”。那是一个雨后清晨,因为下了雨,地里的活儿不能干,李勇信步走,竟然又走到了西山坡墓地。横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园的狼藉,木制墓碑由于几十年的日晒雨淋和风化,变得不堪一击了,居然都被拔掉杂砸乱了,还东一块儿西一块儿地随处乱扔。石头、土块儿夹杂其中。李勇肺被气炸了!这些死人妨碍到谁了?埋到地下了还不让他们安宁!不对,或许谁家的熊孩子干的?又转念一想,孩子没有多大力气啊。
他气势汹汹地往村里走去。半路碰见几个正要找他告状的孩子——一大早,鱼儿湾的疯子去烈士墓地搞破坏了!原来是那个疯子干的!李勇心中一下子释然,疯子本来就不懂人事,烈士们不跟疯子一般见识,他李勇也不跟疯子一般见识。因为这纯属疯子的恶搞,那么鱼儿湾的百姓和长眠在地下的烈士们之间还是友好的。革命故事还得继续讲述,每一个鱼儿湾村民都该心怀感恩。可墓碑怎么办?换石碑吧!自己刻十二块儿石碑,终有一天会刻完的,不是有一个词语叫做铁杵成针吗?
正当李勇拉开架势要自己刻碑时,来了几个陌生人,他们说他们在民政部门工作,要出资修葺烈士墓地。李勇将信将疑。几天以后,那几个人果真带来了工人,开始建围墙,立墓碑,种松柏,铸铁门。几天光景,西山坡墓地就焕然一新了,而且还被唤作“烈士陵园”,金灿灿的大字在蓝天白云下闪闪发光。也是从那一刻起,祭奠者多了起来,不光鱼儿湾的村民过来,还有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志愿者也时不时来这里膜拜一番,倾听一番。这一切让李勇倍感欣慰。
说到这里,笔者在感动之余有所感悟。李勇老人这一行为一持续就是七十年,从内心受到震撼开始,到深深的追念,然后又把追念变做一种习惯。无论胸怀怎样的情愫,他这一辈子都致力于呼唤人们学会感恩、呼唤人心向善。一个闭塞的山村,再那个贫穷的时代里,也许尚且可以困守;改革开放以后,好多人都朝发展经济的方向飞奔而去,能抵得住诱惑、甘愿清贫、守住初心,需要多大的定力!放眼周围,只要智力正常、四肢健全的坝上农人,哪一个人没有出去碰碰运气?可是,李勇只在守候。站在他曾经住过的院子里,木制小推车,掉了漆的水泥柜子,几口大水缸……我找不出一丁点儿生活富裕的痕迹,透过玻璃窗户往里望,我仿佛看见了他家人幽怨的目光了。揩了一把眼角的泪水,除了记录故事,我还能做的唯有向李勇老人的坚守致敬了。
6 找谁接管
峰回路转,继续故事。李勇老人年岁大了,去烈士陵园的路上更加艰难,一上一下往往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走一走就得歇一歇。他却不孤寂了,因为总有远道而来的爱心人士拿着祭品邀他一起祭奠烈士,听他细数革命烈士的各种事情。
有一个清明节,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凭吊者,银发白须,动作迟缓,步态蹒跚,是一位耄耋老人。他一把握住李勇的双手老泪纵横:“兄弟,我终于可以回来看我牺牲的战友,看我含辛茹苦管护烈士墓这么多年的兄弟了!咋?你不认识我了?也难怪,我们七十年没见面,都老了!我来自唐山,是骑兵连幸存的战士啊!”
尘满面、鬓如霜,纵使相逢应不识,即便患难兄弟也难逃规律。彼此说明白了,两位老人相拥而泣,老泪交融,当然,这老泪里有悲情也有喜悦。枪林弹雨里的侥幸,始终如一的管护,居然能在时空交错中相会!这也许是鱼儿湾父老嘴里的“老天有眼”吧,缘分厚待了这对老人家!在场所有人也都咧着嘴笑着,却泪水纷飞。
李勇老人紧握英雄的手感慨万千:“当时战况真是太惨了!战士们个个都是好样的,没有你们,就没有鱼儿湾村的今天,就没有我们的好日子!”
暮年英雄端详着李勇说:“过往只能凭吊了。咱们垂垂老矣,该交班了。”
真的该交班了。世上哪有一个生命真的能长生不老?李勇老人开始物色烈士陵园的接管人,发现儿孙们全部是志在山外的世界,但是都愿意祭祀日回来悼念烈士。老人摇摇头。放眼大世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没错,这也是先烈们的愿望,先烈们希望后人在自己用命换来的和平安定的环境里个个本领超强、有所作为,然而这样的儿孙却不是李勇理想的接班人选,他必须选择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个人发展、奉献自己时间的人。有一天目标终于锁定了,锁定了一个足不出村的人。这个人勤劳、简朴、安分守己,在烈士墓前从来恭恭敬敬,帮他打理墓地又尽心尽力。这个人就是他的女婿王金荣。
2019年9月1日,省里的记者来战海乡鱼儿湾村祭奠这些牺牲了七十年的革命烈士了,当然,也是来看望这位管护烈士陵园七十年的九旬老人了。老人由女婿王金荣搀扶着蹒跚前行。
烈士陵园幽静肃穆,李勇老人在墓碑前站定了,先喘了口气,接着跟往常一样和烈士们说话:“同志们,我来看你们了,还给你们带来了客人……”
老人有些口齿不清了,但声音洪亮、语气铿锵有力。说完话推开了女婿,摘帽、鞠躬。行礼时,他每一个衰老的身体部件都做到了无比虔诚,或许因为动作幅度大了,或许因为心情激动,老人的脸涨得通红,眼角噙着泪水,稍歇了片刻,他又开口说话了:同志们,你们放心吧,关心你们的人很多,我虽然老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走了,但还有别人来守护你们,祭奠你们……”
老人的泪滴滚落,同行的村民李占军看着老人的神情,也流下了几行热泪,他说:“这么多年,老人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次上山是李勇老人的最后一次祭奠他的战士们,从烈士陵园回来的一个月后便卧床不起了,又一个月后就撒手人寰了。老人带着他对生活的眷恋,带着对烈士们的崇敬和思念,带着对人世界美好精神的呼唤,去了另一个世界。老人带走很多,留给这个世界的其实更多,例如对老人的念想,关于做人的思考,还有对他品格的追随等等。
有人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好事。李勇老人用自己的毕生时间做好事了,可以这么说,他佝偻着身子,攀爬着西山坡陡峭的山路,沿着这条路他一直走到了道德的至高点;还有人说,任何一个追求进步的民族都应该让英雄情怀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李勇老人用他全部精力以朴实的言行践行着这一说法。
笔者作为被李勇老人的高尚行为第n个的感动者,欣然加入包括鱼儿湾村民在内,天下所有关注无名烈士的爱心人队伍里,准备用余生缅怀烈士,用余生传播美德,希望能以余生之力在老人生前身后的寂寞里增添些许喧腾。
责任编辑:苑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