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
集结号——记河北省第七届道德模范王东升
2022-09-05 来源: 张家口文明网A+
2021年1月9日清晨六点天气阴沉寒意陡峭,早早的梧桐大街自发的聚集起了社会各界群众在道路两边肃然默立,他们身佩白花送别王东升。
2021年1月7日13时18分这个在民间被誉为“铁汉”式的人物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4岁。
8点灵车从区医院缓缓开出的时候,人群中涌动着悲恸,有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但更多的人像道路两旁蓝天救援队队员那样目光坚毅举手敬礼目送灵车缓缓远去。
时隔一年,我再次深入采访已近芒种,落日的余晖洒落在队部里,副队长王志强这个和他在救援中多次出生入死的老战友,声音哽咽,回忆当初送别的场景依旧恍如昨日。
他推开窗,盯着窗外,苗禾新绿,仲夏的暖风扑面而来,风吹麦浪遍地黄金,他背对着我缓缓的又说,东升没有走。我能理解他的心情,他告诉我,东升走的时候大家瞒着她70多岁的老母亲,每一次救援王东升怕她担心都会哄她轻描淡写去去就回。
老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是热心肠真的相信了这些谎言,每一次的谎言都是争分夺秒在和生命赛跑,可是那一次谎言变成了现实,王志强没有再说下去。珍视生命守护蓝天,这是他们用行动对社会的承诺,他慢慢的说,那一天蓝天队员自发集结就是在等王队又一次救援的命令。
国殇 向汶川
时隔十年,再过汶川,沿途连绵的青山郁郁葱葱,村落房屋错落有致,人们安居乐业,完全看不出地震的痕迹,唯有路边依旧散落的巨石,山体上偶尔出现的山体滑坡痕迹依旧醒目的提醒着这片土地曾经遭受的伤痛。打开王东升遗留的笔记本,这样的描述让人充满感动。
2008年5月12日汶川,突如其来的8.1级强烈地震,短短80秒形成,山崩地裂,江河呜咽,强度超过30年前唐山大地震,重灾区十余万平方公里,数百万生命被推到生死边缘,作为退役军人的王东升盯着新闻联播内心有了焦灼不安,国有难,不能置之不理。
王志强还记得这样的一个细节,已近凌晨自己的电话猝然而响,这个节点他知道他辗转难眠,两人心有灵犀,救援难度有多大,救援能力是多少?物资储备能否快速集结又是现实的问题,作为刚刚起步的民间救援力量,这样现实的问题又是棘手的难题。不能再等了,这个电话从凌晨到黎明,十多年前的这个电话让同样是退役军人的王志强感慨万千,他就是这样的热心,凭着一腔热血,迅速集结起来的救援队伍第一次就奔向了汶川。
刚赴汶川,让队员触目惊心,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山体滑坡落石不断,道路中断,我们只能背着几十公斤装备冒着余震在犬牙交错的山路挺进。
临近夜晚,队员按指定地点集合后,被安置在北川县城,当队员们和其它救援力量马不停蹄开赴北川时,周边群众像见了亲人一样哭着自发围拢过来。
我们就是他们活着的希望。队员们在老乡的指引下爬上一座学校,一个老师在废墟前失声痛哭,对它们近乎歇斯底里的喊,下面还有我的学生。在安抚了老师情绪了解了学校情况后,队员们顾不得疲劳随即展开救援。我从那本笔记本里找到了当时救援的零星记录,我们搬出来的第一具尸体是名十多岁的女生,想跑楼梯没来得及,被倒塌的天花板拦腰截断。把尸体抱下来时,有的队员腿都软了。那样花一样的年龄一瞬间天人两隔,那一天第一次救援冒着余震不断,感觉死离我们这么近,每个人都跟发了疯一样,有的队员防护手套磨破手指渗出了鲜血却全然不知,这是和时间的赛跑,多一分努力就能为别人多份生的希望。
已近暮色,夜间救援难度加大,又下起了小雨,生命探测仪每一次响起就是一份生的希望,救援的力量开始源源不断汇聚,有的军车打着双闪快速停下,车头打着“铁军来了”,这四个大字,一瞬间让人泪流雨下。一批批的解放军战士开始投入救援,液压扩展器打开一处水泥板面时,里面发出了微弱的呼救声,空间狭窄,生命随时有窒息和二次伤害的危险,怎么办?
让我试试吧。王东升主动请缨,小心翼翼匍匐爬进废墟的时候,让每个心惊胆战,此时要有余震救援就会宣告失败。虽然临行前大家彼此有约定如果谁出了事,记得照顾对方家人。但还是要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当用救援绳缓慢的一点点拉出一位老人时,让每个人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随着救援力量的持续加入,救援进展快了很多,期间轮换休整的时候还有个意外插曲,应急救援灯在途中意外遗失,队员开始七手八脚自制油灯,没有煤油,热心的群众从一台柴油发电机里挤出来了一点柴油,还有主动送来热水和挂面的,如今家园全毁这是他们能拿出来的全部家当。一整天没有进食肚子空空荡荡几个队员狼吞虎咽的吃煮好的面条边研究明天救援方案,整个帐篷瞬间暖意融融。但柴油有个缺点就是烟大,第二天一照镜子两只鼻孔都是黑的。
在北川救援期间雨水增多余震不断引发山洪,好多铁索桥的桥板被咆哮的大水瞬间卷走,通过地方铁索桥时为防意外王东升带着大家一步一步拽着铁链过桥,桥下是江水翻滚,两侧就是万丈悬崖,这些北方的汉子在摇摇晃晃的铁索桥上,看着江水,有的人马上跟着翻江倒海的呕吐了起来。可队员们至今难忘的是另一幕,在河的下游,他们目睹了在一座冲垮的铁索桥上,一边是战士们在奋力抢修,迷彩服像浇了水一样贴在战士们身上,可他们一声不吭,另一边却是战士们一排排的爬倒充当人肉桥板,护送一批批孩子们快速转移过桥。
这样的场景让队员们心生敬意的同时充满心疼,大家你看看我我看你,相互鼓励着慢慢挪过铁桥,送别那排人肉桥板的时候,每个人默默的向他们庄重的行了军礼。
在过桥参与投入映秀一座小学校救援中,当我们和其它救援队伍扒开一所坍塌的小学的时候,看着二十几个像睡着了一样的孩子时,捧着一张学生照片,照片模糊不清隐约一张清秀的小脸,那是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有人看到他的身影不由自主的颤抖,头嗡的一声闷响,天旋地转般的险些栽倒,有队员赶紧一把拉住他的时候,少顷,他才喘着粗气向大家摆摆手示意没事。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里情郁于中必然要发之于外,一同去的队员都知道他那是难受,二十几个孩子啊,哭吧,有人边挖掘边跟着放生大哭。
那天救援,他们随其他救援力量持续了一夜,困了就嚼生姜大蒜!没有人感到疲惫,每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要快,再快,更快。
此后那二十几个像睡着了一样的孩子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以后的数天他沉默寡言。有人说他从那些孩子身上一直没有走出来,他把愧疚和自责全部压在了心底。
在北川救援当中,一个个难忘的情节挤满了他的笔记本,那个半埋在废墟里已经超过72小时的老父亲,他的儿子跪在废墟边发了疯的跟着挖,一般救援24小时是黄金时间,超过72小时生存几率几乎渺茫,连生命探测仪都微弱的时候,是他对大家坚持,再试试。当那个老人被解救出来,经过人工抢救有了微弱的喘息时,队员们一片欢呼,他累的却瘫倒在了地上。
72小时是救援的极限为什么还要在坚持?我从他的笔记本上歪歪斜斜找到一行字:不能再让儿子失去他的父亲了。
这可能就是我从笔记中找到他坚持的原因吧!
整个北川他和队友参与了五天五夜的救援,返程的途中,群众自发送别,他们在车上哭,群众在车下哭。当时水果和饮料还是稀罕物,有群众开始往车上送,推脱不过的队员只能郑重的给大家敬礼。大家一一惜别的时候场面让人潸然泪下。
其实我在采访收集王东升北川救援过程中,很多参与受访者突然沉默不语,掀开一段往事总是让人有阵痛,那次送别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但他们说,只有难过,一生难忘。
对于难过的诠释在他的笔记本里,王东升用笔歪歪斜斜的记着,我并不觉得有多么光荣,因为没有人会把荣誉建立在同胞的罹难上。我们的存在,不是证明自己多伟大,而是努力让祖国和人民活的更幸福。
回来之后的王东升,内心却再也走不出那次救援,汶川的一幕幕始终在他眼前。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有什么比拯救人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2009年4月王东升综合自己参加北京绿野户外俱乐部的救援技能组建了张家口蓝天救援队。
从那时起,只要收到“救援信息”,王东升便会和队友背起救援背囊,风雨无阻赶赴救援。
胞波 向缅甸
中国和缅甸山水相连世代比邻居而居,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以“胞波”相称,在缅语中“胞波”意为一母同胞的兄弟,作为友好邻邦,中缅友谊可以追溯千年。两国自1950年6月8日建交以来民间层面的交流就日益频繁密切。
缅甸每年都会因为雨季遭受洪水和气象灾害,但2015年七月,缅甸遭遇罕见洪涝灾害。缅甸总统吴登盛7月31日已正式宣布实皆省、马圭省、若开邦和钦邦等四省邦因遭受自然灾害而进入紧急状态。据缅甸农业部统计,连续多日的降雨已经造成内比都、克钦邦、克伦邦、实皆省、勃固省、曼德勒省、马圭省、孟邦、若开邦、仰光省、伊洛瓦底省、掸邦等省邦的大量农田、耕地被损毁。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实皆省17个镇区的400多个村庄受灾,超过52万英亩农田被淹,已造成至少27人死亡,数万民众失去家园。灾后有数据统计这一年缅甸高居全世界被极端气象影响的国家之首。此次水灾可谓缅甸近40年来所未遇之特大自然灾害。8月4日,中国蓝天救援队于缅甸当地时间11点45分抵达仰光机场,将与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中国—缅甸友好协会一起对缅甸灾区民众进行救援工作。这是此次缅甸因水灾多省邦今年入紧急状态后,前往缅甸救援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
在勃固省的城市马多克,水还有几厘米就要冲出水坝,村民说,梦里醒来发现背上有水,穿衣时水才到膝部,穿好衣服,就淹到胸。当日村民只能划着木盆出逃。可水坝下面是大片良田,丰收在望,老百姓在坝口提心吊胆的同时又面面相觑,他们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离开村庄的,他们在博弈自然。水面上的冲锋艇来来回回,这时坝口村的土房受雨水浸泡突然轰然坍塌,站在附近的一个妇女被倒塌的轰响和腾起的灰尘吓慌了神,呆呆的站在原地。刹那间,是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推开了吓得六神无主的妇女,而他却被垮塌的土墙差点闷倒在地。
雨越下越大,这是溃坝的先兆。群众思想工作做不通,怎么办?同去的翻译急的满头大汗,王东升夺过话筒,对翻译着急的说,我说一句你翻一句。
话筒重新喊起,家园可以重建,生命只有一次,乡亲们相信我,一定要跟我们走。
一个老人拉着子女上了冲锋舟,危险迫在眉睫,有不愿意离开的,没有办法,那一天,王东升狠着心咬着呀,抬也要把群众抬到冲锋舟上,快速转移。这个有点近乎野蛮无奈的做法事后证明救了大家一条命。冲锋舟过安全水面的时候,远远再看大坝轰然溃坝,有的人就突然扑倒在他怀里瑟瑟发抖呜呜的哭,他怕出意外紧紧的抱着他们,但他红着眼圈让冲锋舟慢一下,队员不解,事后有队员感慨,慢下来的冲锋舟上几个老乡咚咚咚向一片沼泽的农田磕了头。他当过兵,经历过国家最困难的年代,那个饥荒的年代让他更能感同身受粮食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心疼这一大片一大片的庄稼。这大片的庄稼眼看丰收在望被洪水白白糟蹋满目疮痍谁看了都不会无动于衷。
他们想再看一眼曾经的良田,在这场洪灾面前现在他们一无所有。站在冲锋舟上,队员们跟着远眺村落。小村已失去本来的模样。原来村落的位置,只余几根树枝,孤零零地伸出水面。
在缅甸救援中险象环生。6日中午天空瞬间雷声隆隆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来袭,担心灾民安危的他坚持照列一起进村开展工作。上午10点多,他们途经河坝中间的一块空地时,他突然胸闷心慌连日的救援一定疲劳过度,豆大的汗珠一下就渗出了额头。
缅甸的高温闷热他再也坚持不住了,不得不就地坐下休息片刻。正当他和队友准备继续走的时候,远处山坡上突然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喊:“洪水来了,快跑啊!”顿时,两人愣神了,回头一看,上游陡涨的洪水裹挟着泥土和树枝奔涌而来,平时不到100米的河床已经超过了500米,两人瞬间被洪水吞噬。他挣扎着扑到岸边,首先把救生衣给了一位妇女,安顿指引大家往地势高的地方疏散外,还不忘手里紧紧拉住一位腿部骨折老人,他咬着牙和群众把老人抬上了冲锋舟。
10日晚的救援依旧让人刻骨铭心。马圭省一个村受大雨影响一夜未眠,让妇孺躲在高处,男人们整夜呼喊着、趟着水浅处救人、找人。10日晚,大约晚饭后,突然开始下起暴雨。外面淅淅沥沥,从窗户内往外看去,视线模糊,能看见院子里有积水。大多数村民没有想过山洪会来。有村民吃着晚饭,发点牢骚“今晚这雨有点大”,也没再过多出门察看,只是觉得雨滴声越来越紧密和清晰。
“快走,洪水来了!…”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村里的低洼处成一片汪洋。我都50多岁的人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洪水,跑都来不及。”有村民这样向救援队哭诉,村里的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后,山洪沿着排洪沟冲下来,所到之处瞬间夷为平地。
暴雨中,村民往山上跑时,村口几棵粗大的树上,十几个人爬在上面哭喊,有人已经陷进泥里。
“要不是大家齐心协力,这些树上的人恐怕也都遇难了。”有村民事后带着救援队看了昨晚那棵“救命树”。淤泥已经淹没了树腰,好险啊,王东升大声向他们呼喊紧紧抱住树千万别放弃,救援队正用挖掘机奋力清理淤泥。最先赶到的王东升腰里绑着救援绳,还没等洪水完全退却便“趟过”半腰深的泥水,在大树间用救援绳紧固了一条生命通道营救了树上的村民。
一位和亲人冲散的小女孩被洪水围困在树上五个小时,水势迅速在上涨,惊恐的小女孩半边身子浸泡在水里可异常镇静。看着冲锋舟破浪而来的时候,她用着不太熟练的中文喊“叔叔,救我”。当冲锋舟靠近孩子,孩子像见到亲人一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有人问她,怕不怕?孩子说,不怕。为什么不怕?因为你们会来救我!
孩子知道我们一定会来救她。
2015年的缅甸洪水让守护生命蓝天救援的队训刻在了每一个参与救援者的心上,和他们队服的颜色一样,那是守护生命的生命蓝。
8月16日缅甸友好协会在仰光设宴慰劳在缅甸洪灾中付出辛劳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并欢送救援队回国。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为蓝天救援队题字“蓝天救援,灾民希望。”
那一天,在劫后余生的一块麦田里,回国的队员听到了一声一声的蛙鸣彼此起伏连成一片,落日的余晖铺满了麦田,晚上隔河的一座寺庙在做晚祷诵经,这让人不经想起在汶川地震中那108个诞生于罗汉寺的孩子,佛钟在这一片小精灵的鼓噪声中庄重响起,那一夜在柔柔的月光下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满眼都是风吹麦浪的起伏,满耳都是这种生动的生灵起伏悦耳的叫声,就像是为天下苍生的发心和慈悲。远处波光粼粼的江面异常安祥缓缓流淌,这给了人很虔诚的感觉,这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又生机勃勃,看着满目疮痍的村庄,让人不由感慨万千,慢慢抚慰伤痛,生活总是美好的。和缅甸村民依依惜别,有村民奋力挥手,依旧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喊,感谢你们,中国人。
集结 生命蓝
2017年9月11日,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厅座无虚席。首届张家口最美退役军人颁奖晚会隆重举行。
做为首届十大杰出退役军人代表,他的发言让现场观众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市委书记回建、军分区司令员陈永明等领导认真聆听了蓝天救援队事迹。那些事迹让现场很多人动容。我无法和当事人求证,只能在留存的视频影像中感受了现场动人的氛围。
曾经当过兵,永远是军人。这样坚定简短的陈诉伴随的是庄严的军礼。
我重新翻阅他的笔记,一幕幕的救援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眼前。
2014年8月3日下午,云南鲁甸发生6.5级强烈地震,我们仅用了不到72小时就到了现场,房子已经让泥石流都淹没了,有一家人哭着,我问为什么?说家里有个孩子那!我一听说这个就开始挖。当时他和另外九个队员几乎是没有睡过觉,跟当地政府领的任务是找到失踪的六个人,那一夜我们找回来五个。
知道王东升的人都说他是好人,而张家口蓝天救援队的队员都说他是好书记。
2015年3月,下花园区委组织部找到王东升,要在张家口市蓝天救援队建立党支部,由救援队所在新花园社区负责支部共建,王东升有了新职务——张家口蓝天救援队党支部书记。
一开始只有35名党员,后来越来越多的党员主动找到王东升,要求加入蓝天救援队。
2016年12月,内蒙古多伦县一辆皮卡掉入水中,他和九名队员连夜赶赴事故现场,零下二十七、八度,滴水成冰,四个潜水员下去两次找到了遇难者。
如今,王东升已记不起自己参加、指挥了多少次救援,但对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的那次救援记忆犹新。
2016年12月4日9时许,王东升接到求援信息: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两人一车落入大河口水库冰窟中,其中一人逃生,另外一人下落不明,急需支援。
情况紧急,当地的一些救援单位不具备冰下打捞条件,距离最近的,具有比较丰富的冰下作业经验的,只有张家口蓝天救援队。王东升将信息转发给队员们,大家携带装备火速驰援。
事发地点距离岸边有500米,一些设备无法使用,而遇难者在冰下12米处,搜救难度极大。
低于零下20℃的寒冷天气,极为光滑的冰面,队员们的一次次滑倒站起、站起滑倒……在他的日记本中,王东升满是对队员们的心疼。“潜到水下救人的队员上岸时,浑身湿透,手冻得弯都弯不了,我们跑过去抱住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给他们取暖。”
“那是我们经历的最困难的一次救援。”打捞历经七个半小时,王东升和队员们终于圆满完成任务。
玉树、雅安、鲁甸地震救援;怀柔慕田峪山脉、蔚县小五台、赤城大海坨山寻人;赤城云州水库、赵川水塘、官厅水库打捞溺水人员……十多年来,张家口蓝天救援队累计出动队员和志愿者15042人次,执行各类紧急救援213次。其中实施大型救援107次,解救遇险人员410余人,开展防减灾安全巡讲336场,社会大型活动安全保障227次。
2019年6月,王东升入选中国好人。同时他还获得了河北省职工道德模范、河北省最美退役军人、张家口最美基层党员、张家口杰出退役军人等称号。张家口蓝天救援队由此也获得了张家口市见义勇为模范群体荣誉称号,这也是全国民间志愿救援群体首次被授予见义勇为模范群体荣誉称号。
知道王东升的人都说他是好人,而张家口蓝天救援队的队员都说他是好书记。
2020年疫情爆发后,王东升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党员先锋队,带领张家口蓝天救援队挺身而出,冲在战疫一线。他的儿子作为队伍里的一员,也背着几十斤重的喷雾器,每天进行消毒作业。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灾难面前,王东升一路冲锋在前没有丝毫犹豫,然而对于家人,他心中却有太多愧疚。
鲁甸地震时,王东升瞒着家人带领9名队友赶赴灾区,然而在救援中通讯完全中断了。当第三天恢复信号的时候,王东升手机里的未接电话,家人的就有57个。
“你是不是又跑去救援啦!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家就完了……”电话接通,那头传来老父亲带着哭腔的质问和年幼儿子“爸爸你快回来”的哭闹声。
那一刻,这个钢铁般的汉子颤抖着蹲在墙角,嚎啕大哭。
哭归哭可他依旧义无反顾。
王东升在他的笔记本中写着:“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又是一名中共党员,我家门口挂着‘光荣之家’的光荣牌,它时刻提醒着我必须挺起脊梁冲在前。关键时刻,我必须上!”
我采访结束的时候正值小暑,在王东升母亲的家里,我听到了这个今年74岁的老人最感动的一句话。这位老人把儿子曾经的荣誉全部装进了纸箱封存了起来,时隔一年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脸平静却充满自豪的说,我儿子是好样的。
这句话让人心酸的同时跟着动容,我们无从知道这位老人如何做到抚慰一年的伤痛,去理解支持儿子的事业。
再到蓝天救援队队部的时候,新任下花园蓝天救援队队长王子奇同志不到三十岁正在埋头做规划,蓝天救援队刚刚集训完夏季防汛应急救援,展望未来这位新任队长满怀憧憬。他透露,这次集训以后蓝天救援的合作性组织将遍地开花,在原有应急救援、校园安全、心肺急救的基础上,一幅更合理,覆盖面更全面的蓝天多层次救援网络已经初具邹型。
我在向子奇征询蓝天成功经验的时候,这位一向严谨认真的新队长突然有点羞涩的笑了。成功的经验其实很简单,蓝天精神+生命担当+社会责任。随后沉默片刻,王志强又跟着补充了一句,等于和谐社会。 对于“和谐社会”建设,蓝天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慧解:“和”由“禾”与“口”组成,意为人人有饭吃;“谐”由“言”和“皆”搭配,含义人人可说话。所以,和谐社会的基础应该是尊重生命,生活富裕,社会民主。这位副队长的婉娩述说突然让人砰然心动。
采访结束的时候,王子奇特意拉我去观摩蓝天校园安全主题活动,孩子们围坐在讲解员李涛旁,讲解生动有趣,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踊跃参与发言场面洋溢着欢声笑语。他领我悄悄的站在了学生的身后,可有眼尖的孩子还是发现了我们,他们喊着王叔叔就扑到了他的怀里,他羞涩的笑了笑,看的出孩子们喜欢他。
有点喧宾夺主喽!李涛停下来向我风趣的耳语,孩子们其实早就在等他了。他被孩子们推着簇拥上了讲台。后面赶过来的副队长王志强不由自主的告诉我,像,太像了。
我问像什么。
他满眼柔情的说像他的爸爸。
这时候我才惊觉王子奇和王东升是怎么样的关系。他理解了父亲的执着与追求,他要把他父亲的工作干的更好。看着这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我也知道了这位副队长为什么要拉我一定要认识下他们新队长的良苦用意。
暮色已近,孩子们依旧叽叽喳喳的围在他的身边,我不想中断他的工作,就让落日的余晖慢慢洒满他们的全身吧。
在落日的余晖里这将是一副最美的图画。
作者郭刚: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张家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下花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职工。2014年获得河北省委宣传部命名燕赵文化之星荣誉称号。2021年获得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河北省千名优秀退役军人”荣誉称号。主编出版《寻访常家庄下花园群众抗日战争故事作品选》、《下花园民间故事作品选》、《书香花园下花园小小说作品选》等多部图书。(联系电话 18931320959)
作者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西海子富园小区2号楼5门222号。(邮编075300)
主要采访人:王子奇(下花园蓝天救援队队长;下花园供热公司职工,河北省第七届道德模范王东升儿子。联系电话:13633133123)
责任编辑:苑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