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头二营村古法月饼香飘四方

2020-09-28    来源: 张家口新闻网A+

  位于怀来县城北部的头二营村,是存瑞镇辖区内的中心村。它是传统手工月饼生产加工特色村,生产月饼已逾百年。村里的月饼加工厂也由最初的两家逐步发展为现在的10余家,有名的有卢老头月饼、供销社月饼、头二营月饼等,带动全村100多人从事月饼生产加工销售。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李晓利 通讯员高成 段亚伟

  1

  9月18日上午,头二营村的街面上,人群熙来攘往,叫卖声此起彼伏。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村里的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月饼香。

  离中心街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大约有1000平米的头二营卢老头月饼加工厂房内,一片忙碌景象。

  一进门,烤制好的月饼一溜溜地摆在柜台上,飘散着浓浓的香味。前来购买月饼的顾客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4个月饼为一捆用油皮纸包好,外头再贴上印有“头二营卢老头月饼”字样的红色方形纸,然后再用细绳捆扎好放入包装盒。负责招呼客人的卢迎霞一边熟练地包装月饼一边说:“早晨六点半开始工作,8点左右就有人过来买月饼”。

  门里头,和面的、擀皮的、包馅的、压模印花的、点孔的,上盘烘烤的……操作台上,20多位师傅穿着工作服,分工明确,动作熟练地为中秋月饼生产忙碌着。整个流程除了和面和烘烤用机器外,其他工序均为人工手工制作完成。

  “我爷爷那时候就做月饼,后来父亲跟着学习做月饼手艺,一直做到现在。”

  今年70岁的卢玉凯从1987年开办月饼加工厂至今做月饼已有30多年。他有4个闺女,有在县城上班的,也有在本村开超市的。卢迎霞是老三,从小耳濡目染月饼制作技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到八月十五,是做月饼最忙的时候,她和姐妹们都过来帮忙。

  2

  “最初的月饼加工厂是在隔壁院子,规模不大,家里雇了8位师傅,起早贪黑也就做1000斤月饼。十五年前,月饼加工厂规模扩大,雇的人工也多了起来,但我们一直坚持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卢玉凯说。

  卢玉凯介绍,制作月饼对原材料和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首先从选料来说,面粉用的是精制面粉,油选用坝上现榨胡麻油,糖用的是广西白砂糖,如果用别的糖馅料会干。在制作过程中,虽然机器和面,但要注意面和油的比例要搭配好,和起来的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和面的同时拌馅,馅料比例要恰当,这都是祖传下来的配方。包馅儿要匀称,馅太多容易露馅且腻,最后烘烤时要把握好温度。

  在烘烤操作间,说话间,一盘刚刚烤制好的金黄色月饼冒着热气出炉了,香味四溢。“过去用于烤制月饼的炉子是土炉子,随着加工规模扩大,更换成无烟烤炉。相比土炉子,无烟烤炉是煤和炉子分开的,烘烤环境更卫生些。产量也提高了许多。”卢玉凯说:“以前土炉子只能放两个烤盘,无烟烤炉六米长,可以放14个烤盘,一个烤盘大的团圆饼放2个,从进炉到出炉,烘烤时间需要半小时左右,小月饼一个烤盘可以放12个,大约需要14分钟,在烘烤时间上比土炉子缩短了不少”。

  3

  头二营月饼最受欢迎的要数“五仁月饼”。

  “之前的五仁月饼馅料主要是冰糖、白糖、青丝、玫瑰、花生米。为了迎合消费者口味,这些馅料被葡萄干、杏脯干、西瓜籽、冬瓜籽、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葵花籽、白糖所替代,分为五仁月饼、七仁月饼和九仁月饼。”卢迎霞说。

  “饼香不怕巷子深”。卢玉凯的月饼加工厂每天生产四五千斤月饼,特别是过节这段时间,往往供不应求。月饼主要销往周边县区及北京地区。很多老顾客都提前两天预订,等着过来领取。

  “我是慕名而来的。”一位特意从北京昌平开车赶来买月饼的顾客说。

  “十多年前,我就在怀来和赤城买月饼,街面上月饼种类很多,后来在沙城街看到卢老头月饼,然后按照包装盒上的电话地址找到这里。家里人还是喜欢吃这种传统手工月饼,麻油月饼闻着香,吃起来口感酥软,甜度适中不腻,尤其适合老人吃。之后,每年中秋节前夕我都会来买一些,送给亲戚朋友和公司同事,还有一部分是替别人捎带买的。”早晨8点多,这位顾客就来了,这是他今年第四次来买月饼,累计已经买了1000多斤月饼。

责任编辑:孙继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