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老榆树守护下的“世外桃源”
2016-10-26 来源: 张家口文明网A+
闲适地坐在热炕头上, 暖阳懒散地照着, 好像时间也粘人似的懒懒地不肯向前, 时而慵懒地抬头望向窗外, 只见色彩和款式不同的汽车、 叫上名来和叫不上名来的轿车接连不断地从眼前的山里射了出来, 像子弹一样又射向远方。
70岁的侯贵生闲暇时常常缠绵在岁月里静享这样的慢时光。不光是他, 崇礼区白旗乡上窝铺村里很多人农闲时都是这样。 自从张承高速正式通车后, 村前的那座山就不再寂寞了, 而村民们的心也因为这条高速公路敞亮起来。
村子西边原来的砖厂摊平了,准备在这里建新房子。 上窝铺村党支部书记侯平生说, 有一个公司来整体打造村子, 因为村子今年被列为美丽乡村。 这个蜗居在山窝窝里的小村庄又要经历一次居住条件的质变了。
上窝铺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庄,整个村庄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北和东南方向的山高一些, 能够阻挡不安分的西北风和东南风。 村子不是那种很平坦的成排成排的住宅, 而是随着山势一层一层地建房, 就像睡觉的上下铺一样。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上窝铺村的村民才从南北向的山沟里的窑洞里搬迁出来。 至今,这些像陕北的窑洞一样的窑洞还存在,只是因为无人居住而坍塌了,好一些的窑洞还被使用着, 不过是用来做羊圈用了。 据说,在这里圈养的羊很少生病,不过,因近几年退耕还林而禁牧, 这些用来圈羊的窑洞也闲置下来了。
上窝铺的“窝”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就是我居住的家。”侯平生指着已经塌陷的窑洞说, 他家是1983年从这个窑洞搬出来住在了自己建的土坯房子里。 改革开放后,有的人家在土坯房子的外面包了一层砖, 房屋顶上扣了一层瓦,就成为当时最流行的 “里软外硬”的民居, 也是有钱人家的象征,再后来就是全部砖木结构的住宅了。
这就是上窝铺村住宅的第一次革命了,在上个世纪。
看着上窝铺村像史册一样的窑洞不免想追问上窝铺村的 “村龄”, 可村里的老人们谁也说不上来。只有村子后山上的那颗很粗很粗的老榆树告诉人们上窝铺是一个古老的村庄,那颗老榆树经相关部门鉴定有600多年的“树龄”了,而老榆树后面的那座破旧的关帝庙也昭示着上窝铺村岁月的不凡。
“这个关帝庙可有些年头了。”侯贵生说。
不管何时兴建,触摸庙里墙上的壁画,就足见上窝铺村的古朴深邃了。
村子里的旧房子已经拆了一半了,新房子很快就会盖起来。 村子里老人们期盼着说,听说以后搬进新房子,这里山上要打造成窑洞旅馆用作旅游,还有商铺,因为翻过村子前面的那座山就是草原天路沿线。
正在建设的美丽乡村,这是上窝铺村村民居住的第二次革命,在本世纪。
看得出,上窝铺村的村民在等待着,期盼着,奢望着……
不止上窝铺村是这样,崇礼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与其他县区的建设不完全一样,崇礼区的很多美丽乡村建设采用的是 “不破不立”的方式, 很多美丽乡村都是整体打造。到2020年,崇礼区211个行政村计划撤并98个村, 保留113个村。 其中57个重点部位 (景区周边、张沽公路和张承高速沿线、草原天路两侧的村庄)的村庄全部采取整村新建的方式;剩余不在重点部位的56个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在2020年全部完成改造提升。
崇礼区以 “百年乡村、国际标准、现代产业、中国风情”为目标,确立了“4+3+7+N”的城乡发展空间布局,对57个村整村新建。主城区、太子城奥运新区、红旗营副中心和高家营副中心,这4个核心区作为未来集聚人口的核心区来打造,共整合22村;万龙冰雪旅游小镇、马丈子冰雪旅游小镇、长城岭冰雪旅游小镇,这3个冰雪旅游小镇作为雪场和景区重要的服务保障区来打造,共整合8村;除西湾子、高家营、红旗营之外的7个乡镇所在地作为乡域中心按照小城镇标准来打造,共整合49村;在张沽公路、 旅游道路沿线及景区周边,选择 “N”个产业基础良好、具备民俗风貌和历史文化传承的村庄,集中打造11个中心村和32个民俗文化旅游村。对4个核心区、3个特色旅游小镇和7个乡镇所在地, 完全按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对于中心村和民俗文化旅游村,按照“百年乡村、一次成型”的标准来打造,做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房屋改造、产业打造、清洁能源置换“五个一步到位”。对于不在重点部位的56个达标村,实施普惠政策,先行启动宅基地换房政策,一种方式是拆除破旧房屋, 进行易地搬迁;另一种方式是破旧房屋置换成好房予以保留,并按照省级美丽乡村达标村的标准,扎实推进“12个专项行动”。
责任编辑: